為了防范化解隱性債務,近期湖南省召開了罕見高規格金融工作會議,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強調,要堅持守土負責、主動作為,采取強有力舉措嚴密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湖南采取“停建一批、緩建一批、調減一批、撤銷一批”來化解存量債務,嚴控債務增量。并通過嚴把土地供應、項目管理、企業債券發行和平臺公司整改四大關口來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隱性債務成因全解析
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被中央提至新高度后,一些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案例被中央部委通報,其中湖南省內的部分地區多次被點名。
其中,在審計署公開的案例中,湖南省邵陽市變相舉債涉及隱性債務資金高達72.33億元。更早的2016年6月,審計署在重點審計部分省市縣政府債務時也發現湖南省出現隱性債務,主要是在委托代建項目中,約定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支付建設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籌集的資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對社會資本兜底回購、固化收益等承諾。
第一財經注意到,為了打好防風險戰役,理清風險點和發力點,近日湖南日報一篇《打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主動仗》文章稱,湖南全省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各級黨委政府風險意識不斷增強,過度舉債的投資沖動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已經著手整治違規舉債突出問題。但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全省政府性債務總量仍然不小,特別是隱性債務形式多、增速快,積累的局部風險不容忽視。
根據湖南省財政廳數據,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約7756億元,較2016年增長較快。政府或有債務約2452億元,較2016年有所減少。
中債資信對湖南省2018年政府專項債券信用評級報告稱,湖南省政府未披露債務率情況,截至2017年末湖南省政府債務余額/2017年全省政府綜合財力為1.05倍,整體債務風險可控,債務期限結構較合理。
上述文章詳細分析了湖南省隱性債務形成情況:一是融資平臺公司成為隱性債務主要載體。一些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數量過多,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層級復雜,管理混亂,違規擔保、隨意拆借資金現象嚴重,大部分舉債游離于財政部門監管之外。平臺公司盈利能力較差,難以通過自身經營收益償還債務。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通過PPP、政府購買服務變相舉債。沒有收入來源,無具體運營內容,異化為變相舉債的工具。不少地方將市政道路、管網建設等工程,假借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進行融資。
三是融資形式日趨多元,風險隱患交織復雜。除常規的銀行貸款外,融資租賃、企業債券、PPN、信托融資、中期票據、基金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相互交織,既拉高了融資成本,又加大了監管難度。
此次審計署披露的邵陽市變相舉債案例正好切合上述情況,即融資平臺公司成為舉債主要載體,而且融資形式多元。
2017年8月至11月,邵陽市融資平臺公司邵陽市城市建設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利用政府道路管網等公益性資產開展融資租賃、發行中期票據等方式,從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舉債72.33億元,主要用于償還到期債務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其實中央和湖南省三番五次重申地方不得違法違規舉債債務,為何湖南個別地方仍存在變相舉債問題?
上述文章分析,政府性債務問題,說到底是發展理念和政績觀的問題,反映出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仍然存在路徑依賴和思維定勢,習慣于走靠高負債拉動增長的老路。
在4月16日的湖南省金融工作會議上,杜家豪強調,要堅決摒棄依靠基建投資拉動增長、通過高負債保增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
化解債務出狠招
為了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監管,今年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嚴控政府性債務增長切實實施防范債務風險若干意見》,推出了全面清理核實債務情況,切實加強債務風險管控,堅決制止各種違規舉債融資行為,清理整頓融資平臺公司,規范適合市場運作的公益性項目融資,強化組織領導,責任追究具體舉措。
為真正讓化解債務存量和嚴控債務增量落地,湖南省推出了“四個一批”。即停建一批:對不屬于中央重點項目和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民生實事項目及重點項目,且本地債務已超過警戒線的未開工項目,予以停建。緩建一批:對已開工建設的城市景觀等項目,債務成本高、風險大的,暫緩建設。調減一批:對投資規模大、標準脫離實際的,壓減投資規模。撤銷一批:對違反中央規定頂風違規舉債的,堅決予以撤銷。
這項舉措立竿見影。比如上述被點名變相舉債的邵陽市政府公開消息稱,通過一個月努力,邵陽市本級停緩調撤項目投資193.6億元,減少可能的新增債務220億元以上。
為了進一步封堵地方違法違規舉債通道,湖南還嚴把“四道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