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世界節奏很快,市場上投機鉆營和炒概念的味道很重,像我們這樣堅守制造業做冰箱的都是‘傻子’。”合肥雪祺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顧維向中國家電網坦言,2017年基本上是熬過來的。
4月底,家電上市公司紛紛發布2017年年報。與營收大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冰箱業務毛利率呈現普降態勢。在綜合成本和市場銷售不斷增壓的情況下,企業競爭格局趨向分化。而智能賣點的“不作為”,也在促使冰箱企業回歸產品的保鮮本質。
銷售額增幅破局
2013年的市場高峰過后冰箱行業進入調整通道,2014、2015、2016連續三年,銷售額增幅都沒有明顯的突破。不過在2017年,冰箱行業還是迎來了久違的破局。
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冰箱銷量為3376萬臺,同比下降0.6%,銷售額為939億元,同比增長3.9%。這是近四年來,冰箱行業銷售額增幅首次接近4%。
進入2018年,冰箱行業銷售態勢開局良好。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8年Q1冰箱零售量為656萬臺,同比增長0.5%,零售額為200億元,同比增長10.5%。
“2018年開局相比2017年的態勢更為喜人,銷售額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冰箱行業產品結構升級的穩步推進。”奧維云網副總裁郭梅德告訴中國家電網,目前冰箱市場的消費動力以更新換代和需求升級為主,在消費升級的驅動下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不斷擴大,比如近幾年兩門直冷、三門直冷產品持續走衰,三門風冷、對開門、十字4門、5門等中高端產品持續走俏,實際上是“結構性漲價”推動了冰箱行業銷售額的持續增長。
作為國內冰箱龍頭企業的ODM服務提供商,雪祺電器對產品結構升級感同身受。
“現在的冰箱行業總結來說就是推高、推大、推新。”顧維表示,從雪祺電器的訂單來看,高端高價、大容量冰箱占比不斷提升,而且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和節奏也在明顯加快。
門體、容量、產品技術的全面升級,帶動了冰箱產品均價的提升,在銷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均價提升成為推動銷售額增長的直接動力。
奧維云網線下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冰箱產品均價攀升了14.7%,其中5門冰箱均價增長26.8%,6門冰箱均價增長11.1%,十字4門冰箱均價增長12.4%,對開門冰箱均價增長6.0%。預計2018年,冰箱產品線上均價將同比增長4.0%,線下均價將同比增長7.0%。
毛利率呈普降態勢
中國家電網梳理家電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發現,美的集團的消費電器、青島海爾的電冰箱、海信科龍的冰洗以及美菱電器的冰箱、冰柜業務,營業收入增速明顯跑輸營業成本增速。與之相對應的是,冰箱業務毛利率基本處于普降狀態。
“原材料漲價是最為直觀的因素,不過人工成本和銷售費用的上升也是冰箱企業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郭梅德認為,人工成本和銷售費用的控制都相對容易一些,而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基本上是一種“硬著陸”。
申萬宏源分析師劉遲到指出,在內銷業務中一般有三種措施來緩解成本壓力:向上游,對零部件供應商壓價轉移部分成本;向下游,提升產品均價轉移部分成本壓力;整機廠商通過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來應對成本上漲。
河鋼集團冷板銷售公司業務經理王洪印向中國家電網解釋稱,一般像海爾、格力、美的這樣的行業龍頭采購量比較大,上游供應商會在政策上給予一些優惠,不過二、三線品牌采購規模小,所以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轉嫁成本的能力。而且,二三線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有限,因為擔心終端壓貨等因素,所以一般也不會進行太大規模的采購。
在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過程中,家電上市公司紛紛在年報中表示,通過智能制造項目實現精益生產和效率的提升,進而降低相關運營成本。
“智能制造項目的確可以有效提升運營效率,不過這似乎并不足以消化整體成本波動帶來的影響。”在郭梅德看來,智能制造最直觀的的結果是人工使用的減少,不過考慮到社會整體人力成本的上升,降成本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此外,銷售費用的飆升也是影響毛利率的重要因素。上述四家企業中,除了海信科龍銷售費用無重大變化之外,其他三家企業的銷售費用增長速度均在30%以上。
“現在家電銷售狀況已經從以前的等用戶變成了搶用戶,各種營銷、促銷活動密度的加大,勢必會造成銷售費用的大增。”郭梅德如是說。
的確如此,北京市鑫海威信息中心聯合奧維云網發布的《2018年五一中國家電消費趨勢分析報告》指出,全年家電促銷頻率已經從2014年的16次上升至2017年的27次,現在的營銷節奏已經發展到了無處不銷、無時不銷的狀態。
智能“讓路”保鮮回歸
瀏覽家電上市公司財報,雖然智能化技術成果仍不乏筆墨,但是關于保鮮賣點的敘述比重明顯上升。比如,海爾的細胞級養鮮和全空間保鮮、美的的溫濕精控、美菱的水分子激活保鮮、海信科龍的養鮮和節能等詞匯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無獨有偶,奧維云網在2017年冰洗市場總結報告中指出,除差異化門體涌現之外,風冷、變頻等技術滲透基本完成后,冰箱產品的技術發展走勢逐漸回歸到冰箱的本質——保鮮。奧維云網預測,2018年冰箱大盤基本持穩,一場保鮮大戰將拉開帷幕。
“大盤基本穩定,于是企業普遍主動在差異化產品中尋找增量。”郭梅德透露,從近幾年的監測數據來看,智能化賣點在帶動冰箱行業銷售增長方面貢獻有限,企業回歸產品本質對保鮮技術進行升級也是情理之中。
事實上,雖然智能冰箱的滲透率在不斷提升,但是用戶激活率卻相對偏低。
美的冰箱事業部副總經理甘永和在AWE2018期間向中國家電網分析稱,用戶端的激活率低并不代表產品不接地氣,實際上智能冰箱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有目共睹,根本原因還是社會配套和協同不夠完善。
另外,智能冰箱用戶激活率低,與企業基因也有很大的關系。
據顧維透露,與雪祺電器合作的云米冰箱,無論是銷售增長率還是用戶激活率都有著不錯的表現,這很大程度上與云米的互聯網企業基因以及特定的消費受眾有關。
“智能冰箱用戶激活率低,與相關功能和場景的使用頻次低也有很大的關系。”在郭梅德看來,目前很多智能冰箱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大屏而大屏、為了智能而智能,對用戶體驗的考慮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不過,郭梅德仍然看好智能冰箱的發展前景,比如,以智能冰箱采購蔬菜、生鮮為代表的智能生態場景就是很好的應用案例。而青島海爾2017年年報首次披露生態收入的做法,則更加提振了這股行業思潮。
行業淘汰賽不可避免
從曾經的“四朵金花”到現在的“1+4+N”,冰箱行業品牌集中度逐年走高。
奧維云網線下監測數據,2017年Q1冰箱行業TOP5品牌市場占有率為72.6%,到2018年Q1,TOP5品牌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77.6%。
奧維云網分析認為,在綜合成本上漲、電商紅利漸消的大背景下,家電龍頭企業優勢凸顯,而中小冰箱企業產品技術落后更新換代緩慢、品牌影響力弱、渠道單一、自有終端人員稀缺推高賣貴乏力,可能面臨著洗牌出局的危險。
而且,考慮到京東等渠道商自有品牌的發力以及云米等互聯網企業的圍攻,中小冰箱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化。
“今年一季度云米冰箱的出貨增長數據很漂亮,這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顧維認為,以云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進軍家電領域,對龍頭企業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真正傷到的都是二、三線品牌。
顧維進一步解釋,實際上云米等互聯網企業承擔的硬件成本和普通家電企業差不多,不過他們沒那么在乎硬件帶來的盈利,通過沖量打造智能互聯生態服務才是最終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傳統家電企業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和思考。
另外,從2017年冰箱企業的競爭策略和市場表現來看,外資品牌大多屬于量價齊降和以價換量,內資品牌大多則屬于價漲量跌和份額、均價齊增長。到了2018年Q1,外資品牌大多屬于量價齊降和價漲量跌,內資品牌則大多屬于以價換量和份額、均價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