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周三進行1500億逆回購操作,當日1800億逆回購到期)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周三(5月23日),央行公開市場進行800億7天、700億14天逆回購操作,當日1800億逆回購到期,凈回籠300億。
央行周二日進行500億元7天、500億元14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完全對沖當日到期量。
資金面略顯收斂,貨幣市場利率多數上漲。銀存間同業拆借1天期品種報2.5345%,較上日持平;7天期報2.7994%,漲0.37個基點;銀存間質押式回購1天期品種報2.5149%,漲0.74個基點;7天期報2.6989%,漲0.78個基點。
Wind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有3200億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周五均無逆回購到期,周二、周三、周四分別到期1000億、1800億、400億;無MLF、正回購和央票到期。
22日,銀行間現券收益率明顯下行,帶動國債期貨各合約全線走高。分析稱,債市走強可能更多反映的是資金面相對較為寬松、月內國債發行結束導致利率債供給壓力減輕等短期因素。
不過機構對后市預期仍顯分析。天風固收表示,在結構性去杠桿的背景下,嚴監管必然輔之以穩健貨幣;當政策一旦關注穩杠桿,社融增速與M2增速的合意水平應不低于前期低點;在這一過程中,貨幣利率水平有望相對平穩,資金面波動也會有所控制;從去杠桿到穩杠桿,對于債市操作而言,積極一些也無妨。
國君固收則認為,當前債券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利率風險切換到信用風險,投資者應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評級、頭寸和杠桿控制,警惕信用違約潮出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風險;如果后續政策不出臺相應補救措施,信用緊縮的高峰并非已經過去,而是剛剛到來。
華創屈慶稱,樂觀情緒對行情的推動難以持久,隨著地方債供給壓力的加大和利率的攀升,國債、金融債也將承壓。在利空因素尚未證偽,利多因素仍存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依然建議機構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