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思明區堅持以學促干、以干促成,在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上持續用力,“我為群眾辦實事”在思明區有了具體生動的實踐。
近段時間以來,從居民群眾最關注的“一老一小”問題入手,思明區拿出務實有效的舉措,持續改善民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行又見效。
解決老人用餐問題
“愛心廚房”菜品 既合口味又有人情味
“哇,今天的菜好像很多。”14日上午11時許,濱海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愛心廚房內,78歲的獨居老人郭雨虹準時拿著飯盒來取餐,現場一看菜色她就知道今天又加菜了。社區志愿者接過話:“我們的好鄰里又贊助了食材,今天多加了炒土豆絲和紅棗銀耳湯。”郭雨虹笑著點頭:“太喜歡愛心廚房了,菜合口味,還有人情味。”
說起“愛心廚房”,濱海街道上李社區的老人們都豎起大拇指。最近,愛心廚房服務又升級了,除了原本每周三的固定“聚餐日”,周一至周六只要老人有用餐需求,都可優惠訂餐,膳食由濱海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統一配送。
這不,一聽說這個好消息,郭雨虹還辦了用餐卡。住附近的她直言:“一個人吃飯不好煮,有了愛心廚房配餐,健康衛生還安全。”當日來取餐的老人林慈愛也說道:“一個人煮多吃不完,煮少沒味道,愛心廚房幫我們老人解決了吃飯的大問題。”
濱海街道轄內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多,用餐問題讓老人困擾不已。為破解這一難題,街道、上李社區和啟福社工助老團隊開辦了“愛心廚房”,從最早的固定周三為孤寡獨居等困難家庭老人提供午餐,到如今擴大服務對象,低償服務有需求的老人。越來越多的熱心居民、愛心商家和近鄰單位紛紛加入,他們有的送來愛心食材,有的提供愛心菜單,有的參與愛心送餐,為愛心廚房注入了滿滿溫情。
去年疫情防控期間,濱海街道還推出“移動的愛心廚房”項目,號召社區愛心家庭在準備三餐時,為附近空巢老人多準備一份飯菜,受到居民熱烈響應。這一項目將在暑假繼續開展。
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愛心廚房”不僅提供膳食,鄰里還會陪伴老人一起吃飯,為行走不便老人送餐,讓老人感受家的溫暖。街道通過提供多元化助餐服務,不斷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
聚焦群眾需求,深入為民服務。濱海街道立足街情實際,以“近鄰黨建”為引領,聚焦民生服務、小區治理等方面的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打造“近海為鄰·夕陽與共”為老服務品牌,解決老人最迫切的用餐需求,擦亮“愛心廚房”等特色服務品牌。接下來,街道還將落實好街長制,結合文明創建、垃圾分類等工作,讓居民居住環境更美麗、更平安。
守護學生安全上下學
提升基礎設施
優化校園周邊交通環境
從蓮前街道金雞亭花園小區4號崗進去,走到小區的第一個路口,右手邊靠西林幼兒園一側的道路上新增的百米長隔離護欄格外搶眼。14日上午8時,記者來到現場,此時家長們正陸續送孩子們入園。大家走在隔離護欄包圍起來的接送區域,電動車則即停即走,秩序井然。
“有了隔離護欄,我們接送安全多了。”送女兒上學的黃先生介紹說,原來道路上設的是隔離樁,小區來往車輛多,騎電動車的家長有時會從隔離樁的縫隙穿過來,這樣非常危險。現在換成硬隔離的同時,設置了接送區域,他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蓮前街道綜治辦工作人員介紹,2個多月前他們接到社區的反映后,聯合蓮前派出所、蓮前交警中隊和校方一起溝通協調,最終確定設置硬隔離的方案,并由街道出資改造提升,于4月底完成改造。金雞亭社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接到家長和西林幼兒園的反映后,首先做好居民溝通工作,出于孩子出行安全考慮,居民積極配合,促成改造完成。
完善校園周邊交通設施,守護學生安全上下學。蓮前街道還更換了前埔南區小學道路周邊的8條破損減速帶,并新設三塊“接送學生 即停即走”標識牌。
干字當頭抓落實,務求實效解民憂。蓮前街道黨工委以“老百姓的需求就是追求”為目標,深入一線調研,對接百姓需求,初步梳理出18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目前,前埔南、瑞景農貿市場環境整治等項目工作也已完成,接下來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東坪山整治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實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