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21深圳智庫峰會在深圳人才研修院智匯中心舉行。峰會由深圳智庫聯盟、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聯合主辦,是繼去年底深圳智庫聯盟成立之后推動深圳智庫發展的一場重要活動。
會議主題聚焦“雙區”驅動和“雙區”疊加背景下深圳智庫的擔當與使命,探討深圳新型智庫建設,謀求更好推動深圳智庫發展。
???破解當前“有庫無智”狀況
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當前中國智庫在理論研究上已經開展了諸多探討,發表了很多論文,但缺乏自己的命題。“做智庫的人,要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對當前存在的“有庫無智”狀況,鄭永年表示,大量的錢用在“造庫”上,卻忽略了知識體系的建設。“做智庫的人不能看流量,要實事求是。面對新發展形勢,一定要勇于思考。”
他認為,中國智庫建設任重道遠,盡管中國智庫在硬件上已經取得巨大進步,但還需要在知識體系建設上發力。要建立對話機制,廣開言路,虛心學習。
智庫建設如何發力?鄭永年認為,中國豐富的實踐就是最寶貴的財富,學界研究不能脫離實踐。他以深圳的發展為例,建言深圳的智庫建設可以輕裝上陣,要回歸基本事實,回歸科學理性,用知識體系去應對知識圍堵和知識短缺。
深圳下一步如何走?鄭永年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不僅為了讓深圳更上一層樓,還要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鄭永年指出,深圳是內循環和外循環的交匯點。包括深圳在內的珠三角是外循環的產物,是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在堅持這一背景基礎上,深圳要在深度市場化、深度法制化、深度國際化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鄭永年建議,深圳可以在國際化規則基礎上做加法。“深圳可借鑒香港的規則,比如教育、醫療、國際仲裁,從而大大縮短制定規則的時間。此外,深圳自身的城市化有做得好的地方,加上這些新規則,就可以更好地走向國際化。”
???深圳智庫數量超過150家
深圳智庫聯盟理事長、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專職常務副主任高振懷指出,深圳具有一定規模和活躍度的智庫機構數量超過150家,包含黨政智庫、高校智庫、社會智庫以及企業智庫等,大部分集中在福田、南山等區域。深圳智庫發展還存在短板,包括智庫實力與城市地位不匹配,智庫數量、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質量智庫缺乏,智庫間信息統籌共享平臺尚未建立。
“智庫建設要有憂患意識。”高振懷認為,當前深圳面臨“雙區”驅動和“雙區”疊加黃金機遇期,為智庫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
高振懷建議,深圳高質量新型智庫建設可以從幾個維度進行布局,包括理性精神、思想底蘊、創新能力、務實舉措。在創新能力上,高振懷建議不做僅僅停留在政策解讀層面的智庫,要注重前瞻性、原創性研究,堅持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
高振懷建議,在務實舉措上要培育重點智庫,提升智庫人才地位,設立智庫發展基金、深圳智庫優秀成果獎,建立智庫與決策部門之間的溝通對接機制。出臺深圳智庫培育方案,爭取“十四五”期間培育15~20家深圳市重點智庫,爭取國家高端智庫再有新突破。
???立足“六個一”建設新型智庫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楊亞琴在作“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主題演講時,對加強深圳新型智庫建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她建議,在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深圳樣板”過程中,要立足“六個一”發展目標:包括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高能級智庫,打造一批智庫品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家國情懷、唯實求真、水平一流的智庫大家,造就一批政治方向正確、富于創新精神、研究基礎扎實、跨學科領域的公共政策研究團隊,構建一批匯聚國內外政界、學界、智庫界、產業界、媒體界溝通的交流對話平臺,建立一套符合現代智庫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深圳新型智庫的定位要成為中國特色新型城市智庫發展的典范。”楊亞琴認為,在機制創新上,要加強事業單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體制內研究機構加快向新型智庫轉型升級。建立科學的智庫成果評價標準體系,促進決策咨詢市場的正向激勵。打破部門、區域等分割情況,暢通咨政的渠道和平臺。
???數字化技術推動未來智庫建設
深圳智庫聯盟副理事長、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秘書長諶鵬提出,以數字化技術推動未來智庫建設。據統計,2019年,深圳信息通訊產業營收26276億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其中,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1596.59億元。“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是深圳智庫發展的巨大機遇。”諶鵬表示。
他建議,建設深圳智庫聯盟的數字化研究框架,推動建設深圳智庫體系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設備、技術、人才等。打造“粵港澳智庫大腦”,由政府部門、各地智庫機構、數據公司聯合共建。逐步以數據和算法為核心,打造專業智庫集群,形成深圳的核心競爭力。成立相關領導小組,推動智庫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