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即將到來,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放假安排,今年端午節6月12日至14日共放假3天。經過疫情沖擊之后,節假日消費市場開始爆發性恢復,餐飲、娛樂、短途旅游等消費市場開始火爆起來。
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數據顯示,“五一”假期5天時間,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計算已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五一”5天假期共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7.0%。延續“五一”假期的火熱市場趨勢,端午3天假期的良好預期亦同樣備受商家關注。
隨著消費升級趨勢不斷推進以及國內中產階級隊伍持續壯大,國內旅游市場消費能力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短途游供給端,盡管存在內容比較單一和同質化問題,服務品質也有待提升,但就商家而言,恰好也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市場介入商機,更好地打造短途旅游產品,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這已成為國內外旅游企業熱衷開發國內短途旅游度假市場的共識。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快速崛起的“85后”“90后”乃至“00后”成為新一代的主力消費群體,他們更加注重“智能消費”“體驗消費”和“個性化消費”,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務品質,是否迎合他們的消費行為習慣和訴求,是商家能否把握消費升級所帶來發展機遇的關鍵。
“在這方面我們要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釋放短途旅游市場潛力。”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任申金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具體來看,首先,要完善可共享的旅游信息服務,確保短途旅游信息豐富、準確、及時,并能實現在線咨詢功能,使游客在出游前就能掌握目的地的各種相關信息。其次,大力開發短途旅游精品線路,以區域中心城市為基礎打造精品旅游圈,創新促銷方式,擴大公共交通等相關服務支持。再次,提高旅游配套服務水平,滿足游客多層次與多樣化的需求。加大管理力度,杜絕不良競爭,加強自助游服務人員培訓,扭轉服務拖后腿的局面。最后,加強安全管理,及時發布天氣、地質災害等警示信息和景區危險指數,強化安全措施,并在一些危險系數較高的景區,實行自助游客登記制度。
釋放短途旅游市場潛力,追根溯源離不開消費升級的時代大環境。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讓消費擴大升級真正實現可持續,關鍵在于供給層面。一方面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更高質量和更廣范圍的消費選擇;另一方面要滿足居民對高質量服務的消費需求。同時,從需求層面來講,要實現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關鍵在于持續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和收入水平。“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讓居民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同步,讓工資增速與勞動生產率增速同步。“這是非常明智的”,要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只有做到這一點,中國的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才是真正可持續的。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短途旅游度假市場還面臨許多挑戰。諸如,將國外的度假理念及經驗進行本土化融合、提升品牌的市場知名度、提供符合消費者特別是新一代消費主力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制定更靈活的價格策略以及增加消費者忠誠度和消費黏性等問題,需要相關企業和商家不斷創新。申金升認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城市周邊短途自助游、自駕游,短途游已成為節假日旅游消費的主力軍。市場供給端須抓住消費升級發展契機,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提升服務品質,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