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推出降費措施,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讓利。初步測算,全部降費措施實施后預計每年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減少手續費支出約240億元,其中惠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160億元。
“在前期對小微市場主體減費讓利的基礎上,此次降低支付費用是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又一重要舉措。”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及業內人士表示,預計未來根據市場需要可能還會有進一步降費措施。
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
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推出進一步降低支付手續費等措施,并發布了《關于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從2021年9月30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此次降費包括銀行賬戶服務、人民幣結算、電子銀行、銀行卡刷卡、支付賬戶服務以及ATM跨行取現等方面。初步測算,全部降費措施實施后預計每年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減少手續費支出約240億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推出的降費措施,是在前期對近5萬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圍繞呼聲高、使用頻度高的基礎支付服務提出的。由此來看,相關措施推出后將取得較好成效。
“進一步降低支付手續費,是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又一重要舉措。”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告訴本報記者,這將有利于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的成本壓力,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助力實體經濟在疫情后更好地恢復。
我國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60%以上的GDP、約50%的稅收,再加上8000多萬家個體工商戶,小微市場主體共吸納了80%以上的社會就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最廣泛、最貼近民生,但也是抗風險能力最弱的一個龐大群體。
“降低支付手續費對于資金交易量大且頻繁的企業來說是利好。”晉商創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前,受疫情不確定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不少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困難,國家不斷推出減稅降費措施,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雖然從單個個體來看,降低的支付費用并不算高,但累積起來看,對個體經營者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經營茶葉生意十幾年的個體工商戶何廣深告訴本報記者,而且降費措施涉及的受眾更廣,體現了國家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導向。
除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外,個人金融消費者也將受惠。當日,中國人民銀行還配合銀保監會推出降低自動取款機(ATM)跨行取現手續費長期措施,同城ATM跨行取現手續費標準下調至每筆不超過3.5元。
范若瀅表示,這一措施將提高更多生活場景的金融便利化程度,增強老百姓日常支付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消費提質擴容。
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創新發展
每年惠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160億元的手續費如何降,四部門在《通知》中給出了答案: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降低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取消部分票據業務收費、降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上述措施中,票據業務降費期限為長期,其余降費措施優惠期限為3年;票據業務、銀行卡刷卡降費對象為所有客戶(商戶),其余措施降費對象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支付費用下降后,又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哪些影響?
“近年來,在金融管理部門引導下,金融機構通過精簡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等方式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負擔的工作一直在推進,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婁飛鵬說,預計后續會根據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可能還將進一步采取降費等相關措施。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政策導向及貨幣數字化、無鈔化這一應用場景的變化趨勢和行業競爭態勢來看,下一步繼續降低支持費用甚至取消相關費用可能將是大勢所趨,這對銀行業市場規模擴大、服務便利化以及業務創新的影響與推動不言而喻。
“短期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降低支付手續費對自身盈利會帶來一定壓力,但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關系;長遠來看,降費有利于銀行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婁飛鵬說,金融讓利實體經濟要充分兼顧減費讓利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也需要金融機構通過更多采用信息科技手段等降低自身經營成本,以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范若瀅表示,進一步降低支付手續費等措施將推動銀行業深入推進數字化進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