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服務貿易仍然面臨多地疫情反復、傳統服務貿易受限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展望全年,中國服務貿易仍然面臨不少機遇。”6月9日,商務部綜合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21年春季)》附件四中國服務貿易狀況作出了以上判斷。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全球服務貿易大幅下滑,中國服務進出口規模有所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趨穩,只是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繼續提高,離岸服務外包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這一趨勢在2021年得以持續。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1-4月,中國服務出口快速增長,逆差繼續收窄。剔除旅行服務,其他傳統服務及制造業相關服務貿易有所回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與離岸服務外包保持快速增長。
據此,報告認為,2021年中國服務貿易面臨三大機遇:一是服務貿易領域制度型開放深入推進;二是數字化發展為服務貿易注入強大動能;三是“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拓展新空間。
2020年8月,商務部發布《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提出堅持要素型開放與制度型開放相結合、開放與監管相協調、準入前與準入后相銜接的原則,探索制度開放路徑,在管理體制、監管制度等多個方面推進優化服務貿易體制機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將在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方面大膽探索與先試先行,推動形成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同時,國家支持北京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新增4省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報告認為,以此為引領,中國將繼續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對標國際服務貿易高標準新規則,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做到“既準入又準營”,服務業開放逐步由“邊境上”向“邊境后”措施過渡。
疫情期間,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不斷增長,離岸信息技術外包、知識流程外包中涉及云計算、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項目顯著增加。同時,數字技術催生“宅經濟”“無接觸經濟”等新業態,推動跨境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服務貿易行業井噴式增長。
報告指出,5G、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拓展國際空間提供了技術條件,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線上服務需求將繼續延伸至其他傳統服務領域,越來越多以數字為內容的服務貿易新業態將不斷涌現,中國服務貿易將迎來繁榮發展的機遇期。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服務貿易合作以旅游、運輸、建筑三大類為主。中國深度參與部分沿線國家(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歐班列運行班次穩定增長,大大促進了同沿線國家(地區)的建筑、運輸服務貿易發展。疫情前,中國游客每年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超過2500萬。疫情期間,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受到嚴重沖擊,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間的服務貿易與合作轉向線上,跨境遠程醫療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高速增長,服務貿易結構有所改善。
報告提到,未來,中國將在新型基礎設施、工程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繼續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開展密切合作,推進“健康絲路”“數字絲路”“綠色絲路”建設,鼓勵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