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購物中心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各種觀點交鋒。有觀點認為購物中心受網上沖擊很大;有的認為購物中心依托商業空間出租贏利,受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影響,實體商業步履艱難;也有專家認為,如果從新商業新消費的角度來重塑商業空間和商業形態,購物中心依然有著廣闊的空間。
根據專業平臺公開資料顯示,自2008年以來,我國零售類商業面積以年均30%的高速增長率持續擴張。一線城市購物中心數量與城市擴容和人口擴容同步增長,市場步入成熟期。成熟期并不等于停滯期,而是一個結構調整期和質量提升期。在物資短缺時代,購物中心是大和多的規模競爭。而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購物中心步入結構細分和質量競爭時代。購物中心要從單一購物功能轉向全方面滿足人民群眾多元消費的多功能消費中心,要特別加大文化教育精神娛樂消費。從這個意義上分析,單純比拼購物量,購物中心的空間可能飽和了。如果開拓新消費新商業,購物中心有著大量新空間。
剛剛上市的奈雪的茶靠在商場開店做成了茶飲大品牌。其門店數量達556家,且90%以上位于一二線城市,客戶群以20到35歲的白領居多。這顯示了一個信號,購物中心和特色店仍然是新商業新消費的推手。在網購時代,購物中心實體空間并沒有被淘汰,而是重構和轉型。而當線上和線下業務走向融合時,購物中心是新商業新消費的鏈接點。以深圳購物中心為例,有的建立自身的網上購物平臺,線下以展示體驗獲取客流,線上以數據流量穩客拉客。在體驗化時代,網上和線下不是誰吃掉誰的問題,而是相互融合,良性互動的新課題。
未來購物中心將向高質量生活中心轉型。大型購物中心仍是社區生活的重要配置,很多市民在置業時把是否有購物中心作為重要的考量指標。有商業專家分析認為,購物中心的進化本質上是生活方式的演化,未來購物中心將成為新型消費的集散地。
未來購物中心擁有自己獨立的數字化平臺、數字資產。購物中心的各種實體店可變為線下終端或體驗中心,也可能成為數字消費的獲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