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家險企具投管能力
投資管理能力是保險機構開展債券、股票、股權、不動產等投資管理業務的前提和基礎。根據監管要求,保險機構自行或受托開展各類投資管理業務,應具備相應的投資管理能力。
去年10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優化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45號文件”),取消投資管理能力的備案管理,將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管理方式調整為“公司自評估、信息披露和持續監管相結合”。而此次也是保險機構對投資管理能力的首次“自評估”。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通報,截至2021年3月31日,共有110家保險公司具備不同類型的投資管理能力(包括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等五項能力)合計249項,其中40項能力為45號文件發布后新增。同時,94家保險公司暫未具備任何投資管理能力。
從各類保險公司來看,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中,中華聯合保險集團具備除衍生品以外的四項能力,包括信用風險、股權、股票和不動產管理能力;泰康保險集團、陽光保險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均具備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2項管理能力。
同時,75家人身險公司中,平安養老具備信用風險管理等5項投資管理能力;復星保德信、前海人壽、友邦人壽、中郵人壽等12家公司具備衍生品運用管理以外的4項投資管理能力。27家財產險公司中,亞太財險、永安財險具備4項投資管理能力;國任財險、紫金財險具備3項投資管理能力。再保險公司方面,前海再保險、中國人壽再保險均具備2項投資管理能力。
集中布局股權投資
目前,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包括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股票投資管理能力、股權投資管理能力、不動產投資管理能力、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債權投資計劃產品管理能力、股權投資計劃產品管理能力等七類。其中,前5項適用于保險集團(控股)公司和保險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從此次“自評估”結果來看,在各項投資管理能力中,股權投資管理能力最受保險機構青睞。截至一季度末,110家保險公司中,有85家公司具備股權投資管理能力。
以平安養老為例,根據股權投資管理能力(直接股權投資)建設及自評估情況披露,公司采取共享內部資源的方式開展股權投資,由已具備股權投資計劃產品管理能力的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和技術支持。已在保險資產管理團隊下設立了股權及不動產投資組。
而永安財險設立了獨立的投資管理中心,開展公司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和交易管理工作,并在投資管理中心內部設立獨立的股權投資部,具體負責公司的股權投資業務工作。
與此同時,信用風險管用能力布局亦受到保險公司重視,截至一季度末,75家公司具備該項能力。此外,具備不動產和股票投資管理能力的保險公司分別有52家、33家。而具備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的保險公司最少,僅為4家,分別為平安養老、長江養老、中國人民養老保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
動態評估達標及合規情況
根據45號文件要求,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的管理監督,以公司自評估、信息披露和持續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其中,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應當在公司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方網站上主動、及時披露投資管理能力建設及自評估情況。
保險機構應當持續加強投資管理能力建設,動態評估各項投資管理能力達標及合規情況,嚴禁在不符合投資管理能力標準的情況下新增相關投資管理業務。對于投資管理能力不能持續滿足監管要求等情形,保險機構應當制定投資管理能力重大事項變動應對預案。
同時,銀保監會將加大非現場監測和現場調查、檢查力度,對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建設和自評估情況進行持續跟蹤監管,對于違規機構和主要責任人員依法依規從嚴處罰。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行業自律和會員服務工作,推動保險公司不斷提高投資管理能力自評估和信息披露工作質量,加強保險公司投資管理能力自律管理。通過教育培訓、調研座談、日常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保險公司扎實穩妥推進投資管理能力自評估和信息披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