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是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聚集地,“專精特新”特征凸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訊四方、錦波生物、觀典防務等74家新三板公司入圍,這些企業不僅普遍注重研發,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其中部分企業已經登陸精選層。
“小巨人”注重研發
7月19日,工信部官網公示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有2930家企業,其中新三板公司(不含已摘牌)共有74家。工信部自2019年以來已出爐了兩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近2000家企業入圍,其中新三板公司合計有360多家,在第三批名單公示之前,這批入圍企業中仍有150多家在新三板掛牌。
專精特新“小巨人”主要以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為主,具有持續創新能力,長期專注并深耕于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主導產品“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在國內細分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以第三批入圍的74家新三板公司作為樣本,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大多重視科研創新。據統計,74家企業2020年研發費用共計11.44 億元,平均研發費用達1545.55萬元。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仍有60家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金額。
司南導航、卓易科技兩家企業去年的研發費用最高,分別為6516.16萬元、5563.58萬元。其中司南導航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為22.33%,同比增長29.50%,近三年研發費用總投入1.57億元。司南導航是國內自主掌握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高精度定位模塊核心技術并成功實現規模化市場應用的硬核科技企業,公司在高精度算法、專用芯片和板卡/模塊等方面持續投入,在國內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目前,司南導航正籌備在A股上市。
卓易科技則立足于移動互聯網領域,主營業務為移動互聯網開放生態系統服務。近日,卓易科技還與華為在深圳達成了“云云協同”合作協議。雙方在華為天氣業務合作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未來基于華為云與華為終端云在能力和生態方面的協同優勢,華為面向卓易科技在云化和智慧化等領域,提供豐富的云原生能力支持,并在天氣、廣告、HMS等終端領域展開廣泛深入的合作。
具有較強盈利能力
74家新三板公司普遍注重研發創新,在去年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據統計,這些企業2020年平均營收為1.97億元,平均凈利潤為2468.26萬元,營收、凈利潤的平均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2.7%、113.90%。
數據顯示,74家企業中有56家企業去年營收超過了1億元,中溶科技營收高達8.02億元,巨峰股份、歐伏電氣、東和新材營收均超過了5億元。10家公司去年凈利潤超過5000萬元,熱像科技、隆基電磁、云創數據、巨峰股份凈利潤超過7000萬元。盈利能力方面,22家新三板公司去年凈利潤增幅超過100%,華洋科技、優美特、信爾泰等多家企業甚至凈利潤增長超5倍。
這批企業中,去年凈利潤排名第一的是熱像科技,這是一家專業從事紅外熱像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紅外產品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在電網電廠、石油石化、冶金、科研院所等領域獲得了持續的訂單。因此,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間,熱像科技一邊不斷推出新產品,一邊開發了用于體溫篩查用途的智能型熱像儀產品,從而實現凈利潤8186.93萬元,同比增長315.75%。
數據顯示,第三批“小巨人”企業中有一些正處于IPO或擬精選層的道路上,其中觀典防務已經于去年成功登陸精選層,這期間投資價值不斷凸顯,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上漲26.77%;云創數據公開發行已經獲得證監會核準,即將成為下一家精選層公司,隆基電磁處于精選層掛牌輔導期。此外,熱像科技、司南導航、中溶科技等公司正在沖刺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