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特區政府發售50億元離岸人民幣綠色債券,投資者反應熱烈。兩期人民幣債券共吸引逾142億元人民幣認購金額。這是特區政府首次發行人民幣債券,雖數額不大,但意義重大。
與前幾年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不斷萎縮不同,從去年開始,俗稱“點心債”的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顯著回升。進入2021年,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繼續保持一定增長。財政部將在香港分三期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地方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也有新突破:10月11日,深圳市政府經批準在香港發行50億元人民幣債券,市場反應也很熱烈。香港金融界人士認為,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對持續探索境外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豐富境外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品種大有裨益。
香港一向是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擴大人民幣債券規模從而增加人民幣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非常重要。但2015年以后,受在岸融資成本下降、人民幣匯率下行預期等因素影響,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不斷收縮,從2014年發行高峰的2542億元一路下挫至2019年的494億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從2020年開始,離岸人民幣在極端風險事件下體現出特有的穩定性。2020年1月離岸人民幣匯率較2019年底升值約0.5%至6.9984。隨后,疫情成為牽引匯率的主線,離岸人民幣匯率開始雖承壓走貶,但進入下半年,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及一籃子貨幣匯率加速升值,繼續維持與美元指數高度負相關的走勢,被香港金融機構評價為“體現了中國相較其他經濟體更快進入基本面修復期的本質”。
在疫情帶來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人民幣債券全球避險資產的角色正在逐步顯現,人民幣債券資產,主權信用或準主權信用資產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追捧。
展望后市,離岸人民幣匯率依然面臨復雜且嚴峻的外部風險,但短期來看,離岸人民幣匯率仍有一定升值空間。
9月24日起開通的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南向合作(簡稱“南向通”)也為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增添新活力。香港金融界對“南向通”極為歡迎,認為“南向通”將境內投資人與境外的廣大債券市場連通起來,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推動內地和香港合作的重要舉措,也顯示出中央對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決心。這些都將促進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