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誕生與成長,是一場“閃電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從創始團隊初次造訪寧波、與市委主要領導會見交流,到雙方達成一致、簽約落戶,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相見恨晚”“找到知音”“被寧波感動”,這是創始團隊最直接的感受,彰顯寧波厚實的產業基礎、卓越的營商環境。
研究院的布局與規劃,瞄準的是事關城市乃至國家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工業互聯網。2018年落地至今,研究院圍繞“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主題,錨定建設“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孵化平臺”的目標,蹚出了一條符合寧波城市定位與產業實際的特色發展道路。
在寧波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領軍城市的大背景下,這家行業領軍企業與政府聯手共建的高能級研究院,開展了彰顯爭先進位姿態、引領時代發展風潮的生動實踐。
“只有務實干事的人才,才能真正留下來”
研究院成立初期,各項具體工作剛剛起步,進入了從“初生”到“發育”的關鍵階段。“一定要明確方向、找對人才,盡快步入發展快車道!”團隊成員咬準目標、下定決心。
在大型企業工作十余年的副院長莊開宇,就深知“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之痛。“當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發成果與企業發展需求存在錯位,一邊是‘束之高閣’,一邊是‘嗷嗷待哺’,這是急需彌補的短板。”為此,研究院決定立足寧波良好制造業基礎和旺盛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建設不以利潤為驅動、以持續造血和循環發展為核心的新型孵化平臺,為創業項目提供實打實的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高能級研究平臺的吸引下,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自動化、信息化人才逐漸在此集聚。而研究院做的第一件事,是為人才的招引劃一道“杠杠”。
據了解,研究院要求新進的人才懂企業、懂市場,能吃苦、甘奉獻,不一定有業內頂尖的學歷和榮譽,但愿意在寧波安家落戶,踏踏實實地揮灑汗水、展現能力。“只有務實干事的人才,才能真正留下來;只有集聚一批這樣的人才,研究院才能更好地開展技術研究、推進成果轉化,靜候樹苗成長、‘持久戰’勝利。”莊開宇說。
如今,研究院及其孵化公司已累計吸引400余名科技人才,其中包括十余名在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領軍人才、中高級技術核心管理人才。
人才團隊的“骨架”已經搭成,研發創新、孵化培育的引擎開始隆隆運轉,迸發磅礴的前進力量。
“保護好、支持好每一個創業項目”
走進研究院所在的大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鐫刻著企業名稱的牌匾。藍卓、國利網安、芯然、坤銅……它們都是所處行業的新鮮力量,且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孵化培育企業。
與傳統意義上的“孵化”不同,研究院的“孵化”絕不限于提供場地、給予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還要謹慎把握分寸,減少資本干擾,給予企業團隊充分主導權,盡全力幫助搭建穩定人員團隊、確立穩固經營理念。“一定要保護好、支持好每一個創業項目!”這是整個團隊恪守的宗旨與準則。
目前,研究院已孵化十余家創新型企業,均落戶于寧波海曙。它們的股東名單中都有“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但股份占比不超過20%,且會隨著新一輪的融資逐步退出,給予企業充分發展空間。
得益于這樣的孵化理念和機制,浙江藍卓創立不久就獲得3.3億元外部融資,自主研發的supOS工業操作系統應用于30余個行業,完成超千個智能工廠建設;國利網安推進的“工業控制系統內建安全核心技術能力提升及應用”項目已通過工信部課題評審,開發的工控安全產品在寧波水務集團部署實施;芯然科技研發的指靜脈識別技術也在機關食堂等多個場景得到應用,逐步向更多需要高精度指靜脈識別的領域延伸。
在研究院的周密保護和悉心照料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苗茁壯成長、初結果實,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三年前簽約落戶的儀式現場,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如此寄語研究院——盡早成為寧波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發展的動力源和助推器。千余個日夜已過,研究院正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通過孵化一批契合市場需求的創業項目,實現與寧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頻共振。
“期盼營造跨行業的科技新生態”
隨著影響力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項目方案擺上案頭,其中不乏工業互聯網之外的其他研究領域。要不要開拓視野、兼容并蓄?研究院團隊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是先進的、對寧波發展有益的項目,就值得引進和培育。
在孵化創業項目的同時,研究院將注意力放到民生關鍵領域,開展實驗性的技術探索。
為了讓老百姓用得起血透儀、治得好尿毒癥,研究團隊著手研發成本更低的便攜式設備;為了精準定位和監測地下管網的漏水點,研究院攜手“寧波水表”研發專用傳感器;為了解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出行困難,研究院瞄準了助老助殘機器人這個細分的研發方向……
據了解,此類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一旦成熟就能脫離研究院成立企業,或交給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市場化,切實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提供幫助,填補關鍵領域的國內行業空白。與此同時,研究院廣泛吸納新材料等各領域的創業項目進行孵化,為它們提供技術鑒定和市場化建議,提高創業成功率。
研究院的根扎在“工業”,生長出的枝葉和花朵,在“互聯網基因”的影響下越發多姿多彩。
很快,攜手上海交通大學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的研究院產業園就將竣工投用,成為產學研結合發展的全新陣地。“我們的長遠目標是營造跨行業的科技新生態,期盼更多優秀人才和項目加入,在這一生態里合作共贏,真正將研究院打造成有影響力、有硬核實力的國家級平臺。”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 記者徐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