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記者從邯鄲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邯鄲市糧食生產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全市小麥收獲面積525.3萬畝,較去年增加2.5萬畝;單產466.1公斤/畝,較去年增加3.9公斤;總產244.8萬噸,較去年增加3.1萬噸。秋糧播種面積646.6萬畝,預計單產473公斤/畝,總產305.8萬噸。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71.9萬畝,總產550.6萬噸,全面超過省定目標。
面對今年持續降雨帶來的不利影響,該市農業農村局7月份就成立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領導小組,建立農業防災減災奪秋糧豐收包聯工作制,每位縣級干部及其分管處室負責包聯1個縣(市、區)、聯系2個重點鄉,持續降雨發生后,迅速深入一線,現場幫扶。各縣(市、區)層層落實分包責任制,將防汛排澇任務細化分解到人、到村、到地塊。同時,圍繞秋收秋種及減少棉花、蔬菜等農作物損失,該局研究制發了《關于做好洪澇災害災后農業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及種子、棉花、蔬菜、病蟲害防治、秸稈利用等一系列專項工作方案,通過電視臺、公眾號以及視頻會議等形式,加強宣傳培訓。全市共組織160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指導群眾因地制宜搶收搶種,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力保秋糧顆粒歸倉。市農業農村局密切關注雨情、災情,在全面摸清秋糧面積、成熟情況、土壤墑情、積水情況、收獲機具數量等底數情況下,細化搶收方案,把農田排澇作為防汛減災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做好渠道疏通、機械抽水、明渠修挖等工作,將農田積水排到沒有種植農作物的低洼地帶。同時考慮到普通輪式玉米收割機進地作業困難的問題,該局協調從河南調配履帶式玉米收割機250臺,加上該市自有的260臺,合計510臺履帶式收割機投入使用。此外,為了加快搶收進度,對正常沒有受災積水地塊,及時進行收獲;對積水不重的,積極協調輪式履帶機進行機械收獲;對積水嚴重不能排出的地塊,組織人工進行收獲,最大限度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千方百計組織秋種。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糧食面積是約束性指標。邯鄲市農業農村局將全市530萬畝冬小麥播種任務層層分解落實,通過政策明白紙、微信公眾號、手機短視頻等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農民群眾采取晚播配套技術措施,科學選擇適合當地的高產節水、優質專用、抗逆性強的品種,大力推廣深松、旋耕、分層施肥一體化精細整地技術,提高作業效率,打好高質量播種基礎。全市共完成冬小麥播種534萬畝,比2020年增加8.7萬畝,增幅1.6%。
(記者方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