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與長視頻之爭
消息出爐引發大量關注,“短視頻不得未經授權剪輯影視劇”迅速沖上熱搜。有網友表示支持,認為嚴格版權保護能維持創作者權益,借此鼓勵大家多去原創;也有網友認為新規太嚴,限制了很多短視頻進行創作和評論的空間;還有網友表示,細則一出又要有一大波影視區UP主(上傳者本人)要失業了。
爭議背后,是此前短視頻亂象之下,長視頻平臺陷入經營困境。其中,又以“影視類”“解說類”短視頻的影響為大,有短視頻放出相關長視頻的剪輯片段,評論其中的“槽點”與“毒點”,就可能導致很多潛在觀眾放棄長視頻,影響長視頻平臺的播放量。
不少營銷號盯上影視剪輯類短視頻“操作簡單”、“漲粉快”等特點,簡單剪輯搬運長視頻內容,便將之作為自己的作品放出,并在漲粉后借機牟利,甚至滋生出了相關的不法產業鏈。
近段時間,多個視頻平臺虧損、裁員的消息接連引發關注。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此前表示,對長視頻內容的拆解式速看,既侵犯了影視作品的著作權,又消解了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這不僅打擊了頭部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更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秩序,最終導致用戶、創作者、影視從業者、平臺等多方利益受損。
侵權問題引各方關注
今年4月,曾有“500余名藝人發聲反對短視頻侵權”的消息沖上熱搜。據當時報道,騰訊等長視頻平臺與70多家影視傳媒單位、500多名從業者發布倡議書,聚焦影視行業“二次創作”等短視頻領域相關問題,呼吁保護影視作品版權;更早時間還有15家影視行業協會、53家影視公司、5家視頻網站也發布聯合聲明,表示要維護視頻版權。
彼時,就有不少網友擔心這是各網站影視類短視頻UP主的末日。據6月底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公告,2021年上半年,抖音處理下架版權問題視頻72萬條,封禁141719個違規賬號的投稿功能,永久封禁違規賬號2429個;快手平臺共下架違規視頻20316個,永久封禁賬號2567個。
不過也有媒體發現,在各長視頻平臺上同樣存在各種短視頻,并存在一定的版權問題。近日,有媒體發布了針對11個視頻平臺短視頻版權保護的測評,測試結果發現,在對影視作品的侵權短視頻管理上,嗶哩嗶哩與抖音審核力度最高,48小時內侵權視頻整體下架率100%,反應速度也較快;而相比短視頻平臺,愛優騰等三大長視頻平臺卻在整體下架率方面表現讓人不太滿意;此外,好看、快手等部分視頻平臺在此次測試中則呈現出“無審核”或者“弱審核”的情況。
“只許夸不許罵”合理嗎?
版權問題雖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二次創作”給長視頻作品帶來的是否只是負面影響,仍受到了網友的熱議。
有不少網友提到,現在很多電視劇都存在內容良莠不齊、劇情冗長拖沓等問題,在快節奏生活中想一口氣看完很費時間,而不少二創短視頻卻能找出長劇的亮點濃縮核心內容,節約大量時間不說,也可以為其中的好作品起到引流效果,若“一刀切”則可能損失很多優秀短視頻作品,甚至讓不少長視頻“更沒人看”。
更有評論擔憂,如果完全嚴格按照不得“自行剪切改編”的規定一刀切,會不會導致所有版權方以外的聲音都被視為侵權無法發布,導致最終作品只剩夸贊,觀眾再也無法看到其他評論?
這種擔憂并非沒有原因,就在上個月,導演于正的新作《當家主母》上映后,曾因一則片尾的版權聲明引起熱議。該聲明稱,該劇的劇本、海報、畫面、截圖等元素“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事先書面許可,均不得擅自使用”,否則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隨后有網友好奇能否“修圖”,于正則回復稱“不辱罵吐槽扭曲都可以”,因此也被不少網友解讀為,“只許夸,不許罵!”
期間有法律人士指出,在著作權法中對著作權利其實進行過限制,其中,“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并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因此有觀點指出,加強版權保護是此次新規的題中應有之義,但為“二次創作”“合理評論”等留下足夠空間,或許也是接下來需要納入考量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創作者”,視頻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與競爭,只有兼顧好各方訴求,探索出更多合適的解決途徑,才能令版權保護與內容創新相互補益。
(記者 陳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