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蕭山“新年第一會”——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向外界發出一項平臺改革的重磅信號,全區四大平臺劃分為八個兵團,猶如“八面紅旗”一線作戰,將帶領蕭山未來五年成為全省排頭兵。其中,信息港小鎮所在的蕭山經開區市北區塊成為八大兵團之一,將打造以信息港小鎮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帶,加快打造大灣區數字經濟生態高地。
八年前的今天,正是信息港開園之日。走過整整八年,杭州的產業生態“棋局”早已重新洗牌,面對濱江、未來科技等科技板塊的強勢崛起,信息港也以持續的產業業態、人才生態和城市形態的創新,在杭州的“科技森林”中傲立群雄。2021年,信息港稅收突破40億元,同比增長47.05%;實際到位外資4.03億美元,完成2021年全年考核指標的403%,逐漸成長為特色小鎮畝均效益和浙江樓宇經濟效益的“領跑者”。
隨著蕭山“兵團作戰”發令槍響起,信息港無疑將承擔更多“領跑者”的擔當,努力打造蕭山高能級產業創新孵化平臺的標桿樣板,其所在的市北兵團也將以成為蕭山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標桿樣板之一。
我們可以從產業業態、人才生態、城市形態這“三個維度”出發,解讀信息港八年間如何從一幢樓發展到十大園區,更從“信息港速度”看蕭山如何實踐“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兵團作戰 升級產業業態
就在蕭山“兵團作戰”模式發布前夕,信息港小鎮六期杭州灣數字健康創新谷北區塊又創造了一項屬于自己的歷史——開園即“滿園”。在正式交付前,它已經完成100%的空間規劃,儲備十余個優質項目,將聚力打造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平臺。此外,一個名為BioPark的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平臺建設也即將啟動。
很多人驚嘆于“信息港速度”,但對信息港人來說,這又是常態。“沒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種風險,不加速發展,追趕步伐慢,必定會落后。”信息港黨委書記傅曉軍始終保持著這種危機意識。他談到,在蕭濱一體化和“兵團”發展雙模式開啟后,信息港作為戰略前沿地帶,尤其要保持戰略定力和發展“加速度”,首先從“產業業態”入手,為未來五年巨變搭建新空間。
事實上,信息港這八年也是如此走來,微醫就是最合適的見證者。2021年8月,信息港十期、總投資50億元、占地146畝的微醫國際數字健康中心動工。作為2021年省市縣長“152”重點項目,它由微醫攜手產學研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一個集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數字健康產業孵化、前沿醫學技術研發轉化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健康硅谷”,向“市北兵團”致敬。
從一層樓到一幢樓再到一個園區,微醫的每一步,無不訴說著信息港“產業躍進”的密碼。正如微醫“數字健康硅谷”無極限式的Logo,一個一個產業生態圈,建構了信息港的未來。
現在,依托“一鎮+多園”、“平臺+總部”的發展模式,信息港已經規劃布局到了十期,近200萬平方米的創新空間載體,并逐漸形成了以一、四、八期為典型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以二、六、七期為典型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以五、九期為典型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200萬平方米是什么概念?蕭山在“產業躍進”一項中提到,未來五年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各類科創載體,建成創新空間10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市北兵團將以擴容建設信息港小鎮為路徑,重點攻堅信息港六期、七期、九期等新載體的建設運營,全力保障微醫國際數字健康中心等總部項目的建設籌備,加快推進東南網架等存量工業用地的提升謀劃,五年內計劃新增載體空間300萬平方米。很顯然,信息港用“自己的八年”,給蕭山的“未來五年”作出了示范。
此時,再回到一開始講到的信息港六期開園即“滿園”的案例。為什么能做到?其背后是一支“兵團作戰、專班運營”的服務團隊。信息港以重點項目、人才為單元,成立六、九期攻堅專班、五期服務專班等工作小組,集中招商、服務、黨建、后勤等力量,匯通政府各條職能線,推動信息前置、服務前置,實現重大事項精準突破。
以“產業業態”切入,信息港也同步探索產業鏈招商模式,逐步形成了“總部型+高成長型+初創型”的金字塔型項目梯隊。以總部型項目為例,僅2021年就落地港交所上市企業、國內最大的國產微創外科手術器械耗材平臺康基醫療、熱管理材料研發銷售平臺樂澤新材料等6個總部項目,總納稅額近3億元。與此同時,2021年信息港新增上市企業1家、獨角獸企業2家、準獨角獸企業9家,凝聚信息港發展的中堅力量。
鏈式服務 涵養人才生態
而平均年齡僅28.6歲的3萬多名創客也時刻用腳丈量著小鎮,當他們走出地鐵7號線明星路站時,或許會有感而生——信息港就是“明星”。
2021年12月17日,浙江大學聯合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在信息港小鎮發布兩款超導量子芯片“莫干1號”和“天目1號”,其在量子比特數量等關鍵指標上取得了新突破,綜合水平居世界前列。
與科創中心一同在科技賽道上奔跑的,還有小鎮引進和培育的4家獨角獸企業、14家準獨角獸企業、16家上市企業、91家估值超億元企業、1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3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32名國家級人才、15名省級人才、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等,這也使得信息港成為杭州“人才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在被3萬創客親切稱作“蕭山硅谷”的信息港,大家都有一個“硅谷夢”。但對信息港管理及運營團隊來說,他們要做的,其實只有一件事——“服務”。
半個多月前,作為一款專門服務人才與項目的一體化數字服務平臺“e港大腦”正式上線,通過對小鎮全域多源數據接入融合,能實現招商引資、運營管理、資產管理等10大業務應用模塊服務一站式辦理,為跨區域數據決策、精準政策服務、高效招商引資提供決策支持。
繼“e港大腦”后,“信用+園區”大數據平臺也正式上線,推動信息港成為全省首家“信用小鎮”。這是一項省級試點,依托小鎮信用資源、產業資源和旅游資源集聚優勢而打造,推出了信用+創新券、信用+消費、信用+醫療、信用+金融等十大領域應用場景,能賦能企業與人才的高質發展。
當然,這背后還有一條更長的人才服務鏈條,通過政府搭臺、政企聯動,信息港形成并打通了上下游要素全激活的人才生態。這條鏈上,有“一站式”辦事服務,也有“e港招才”,更有創新杭州灣“下午茶”式的服務平臺。另外,信息港通過加強高端人才載體搭建、暢通人才申報通道、落實人才引育激勵機制“三步走”,以“加速度”高質量引才。僅2021年就新增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省企業研究院、5家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新引育5位國家級人才、3位省級人才、4位市521人才等。
信息港的崛起,折射出一個區域引才、用才、留才的態度。信息港總經理朱春波介紹說,“圍繞‘讓創新在這里生長’這一主題,信息港目前已形成了創新平臺、孵化平臺、服務平臺、載體平臺、資本平臺在內的人才及產業生態圈,為企業茁壯成長厚植沃土。”
日前,2021年度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擬推薦名單公布,蕭山區新增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阿里云創新中心、杭州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均來自于信息港。據了解,信息港目前已集聚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孵化器、1家市級眾創空間,為孵化創新項目厚植高質量土壤。
數字孿生 鏈接城市形態
對工作、生活在小鎮的創客來說,南北向的明星路絕對是“出鏡率”最高的地名。沿著明星路,小鎮串聯了地鐵7號線、信息港公園、信息港文體中心、信息港幼兒園、小學、初中、華佗互聯網國醫館、英冠索菲特酒店、跨湖樓·蕭從薈酒店等城市場景。
日前,以信息港為核心的信息港灣·數字創新谷入選浙江省首批城鄉風貌樣板試點。為推動“產城人文”深度融合,信息港還將不斷升級品質配套。包括浙二博奧院區,微醫國際數字健康中心,信息港七期嵌入式幼兒園,以及明星路建設三路等四個TOD開發綜合體,實現醫療、教育、交通、休閑配套全覆蓋。
而一個“數字孿生”版的信息港也在架構中。依托“e港大腦”,小鎮正在搭建以微醫智能醫務室為典型的數字健康場景;以新奇點“新城建試點”專線數字軌為典型的數字交通場景;以科大訊飛智慧課堂為典型的數字教育場景;以一知智能虛擬數字人為典型的數字服務場景;形成10分鐘數字生活圈,推動實現“園園相連”,架構一個城市“未來圈”。
有產、有城、有人、有文,城市才有未來。特別有意義的是,2021年10月,2021《財富》世界500強峰會在小鎮舉行,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重要領袖、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重塑中的新世界”。而身處這個重塑中的新世界,信息港也努力以最開放的胸襟、最便利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期盼更多500強企業在小鎮落地生根,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方亮 吳雨佳 馮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