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共杭州市拱墅區委舉行“杭州這十年·拱墅”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拱墅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擦亮運河文化的“金名片”
這十年,拱墅點燃了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堅定不移推動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蹄疾步穩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綜合實力全面躍升。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由966億元躍升至1969億元,年均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29億元增至180億元。服務業占比提升至9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73億元,穩居全省第一。同時,產業能級不斷提升,從武林商圈、武林新城和十大產業平臺的齊頭并進,到“一核一帶一極”產業發展空間的形成,從高能耗、高排放傳統產業關停搬遷,到“1+4”新興主導產業的確定。
這十年,拱墅一批文化地標項目精彩呈現:半山望宸閣、運河大劇院、大運河亞運公園、杭州電競中心、上塘古運河景區,以及杭鋼遺址公園、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等文化新地標,十年內陸續建設或投用。浙麻、杭一棉廠房、浙江重機廠等一批歷史工業遺存華麗轉型。
這十年,拱墅的城市有機更新,為產業發展騰出了大和平、申花、運河新城等一批重點區域;累計建成石祥路提升改造工程、秋石快速路、香積寺路隧道等52條主次干路和186條支小路,全區主干路網總長達到650公里。
這十年,拱墅共建成“陽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日均來訪老人超1.5萬人次,建成“陽光小伢兒”站點43個,被授予“全國智慧養老示范基地”“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截至目前已累計實施257個、完成248個,打造了和睦新村、德勝新村、流水西苑、麒麟街小區等一批全國省市樣板。
錨定“1+4”產業主賽道
全域推進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
拱墅是杭州的老工業基地,工業產值一度占全市的70%,從傳統的老工業基地轉型至今,拱墅區“騰籠換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對于未來的發展,發布會上也錨定了方向——商貿金融和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電競文娛、新能源新材料“1+4”產業主賽道。
目前,拱墅區現有年稅收超億元樓宇75幢,上市公司23家,省級以上金融機構總部62家,力爭到202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0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達到920億元。
與此同時,拱墅區正在擘畫一張22平方公里大運河數智未來城的發展藍圖,順豐創新中心、奇虎360、58同城、招商蛇口等一大批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已經落地,小鎮北面的杭鋼區塊,落有“浙江云”“杭鋼云”兩個超大規模算力中心,拱墅區配套推出數字經濟產業專項政策,加快打造聯通城西科創大走廊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產業新增長極。
在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方面,拱墅區扎實做好運河傳承文章、發揮運河文脈優勢、展現運河明珠風采,全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樣板區。其中,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開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項行動,排定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大運河歷史風貌街區群、沿河生態廊道群、文化遺產展示群、文化公園示范群等“四大群落”。
在“一老一小”、老舊小區改造、教育提質等方面,拱墅區將通過高效能重塑城市生產生活空間、高水平建設“一老一小”友好型社會、高標準建設“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高品質建設黨建統領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等工作,全域推進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加快形成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標志性成果,高水平打造運河明珠、高品質建設幸福家園。
(記者 潘婷婷 通訊員 柳景春 李雨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