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熊錦陽)春末夏初,正是小龍蝦上市時節。近日,記者來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的同江萬畝稻漁產業園,新鮮的小龍蝦從稻蝦田中撈起,送上了市民的餐桌。
據了解,吉水縣位于贛江中游,贛江優質的水源為小龍蝦繁育養殖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稻蝦共作產業,將贛江畔的冷浸田、易澇田改建成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形成以“稻蝦共作”為主要模式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
“稻蝦共作屬綠色生態種養,在種養過程中少施或不施用農藥、化肥,小龍蝦以養蝦環溝水草和稻田雜草為食,糞便又能為水稻提供肥料。稻谷收割后,秸稈還田轉變成了小龍蝦優質餌料,同時也解決了秸稈禁燒難題。”吉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卓告訴記者,“稻蝦共作”種養周期短、見效快,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生態環保”。
按照“千畝示范、萬畝規模、億元產業”工作思路,吉水縣大力推廣“稻蝦共作”綜合種養產業,探索出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種養新路徑,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4月29日,吉水縣舉辦“大美吉水·清水龍蝦品鑒匯”活動現場,脫貧戶代表領取小龍蝦產業分紅。 王南山 攝在吉水縣盤谷鎮,13個村489戶脫貧戶與盤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入股協議,脫貧戶積極參與稻蝦共作產業,每年都能得到一筆分紅。隨著當地村民的不斷加入,吉水縣稻蝦共作產業逐步成為當地“財富密碼”。
據介紹,吉水縣還把稻漁產業列為“四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發展稻漁產業的脫貧村、非脫貧村、脫貧戶分別由縣財政安排股金,脫貧戶每年保底分紅500元以上;脫貧村、非脫貧村收入分別保底分紅5萬元、2萬元以上。全縣有10家稻蝦共作企業與58個村和1615戶農戶簽訂了入股協議,聘請村民到稻漁基地務工,每年增加就業收入1000萬元,增加村集體分紅收入125萬元、增加田租收入1200萬元,脫貧戶分紅收入增加100萬元。
五一假期期間,吉水縣舉辦“大美吉水·清水龍蝦品鑒匯”活動,千人長桌龍蝦宴人山人海,大量游客前來品嘗清水龍蝦的美味。“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龍蝦品鑒活動,歡迎四方賓朋來游大美吉水、品清水龍蝦,體驗吉水龍蝦的美味和精彩,帶動吉水縣農業、文旅、商貿消費活力,釋放‘中國清水龍蝦之鄉’的品牌效益。”吳卓說。
好山好水好龍蝦,產業致富千萬家。吉水縣委書記肖梓才表示,吉水縣現有稻蝦共作、稻蝦輪作基地面積4.3萬畝,小龍蝦總產量6000多噸,稻蝦基地水稻平均單產1210斤,小龍蝦平均畝產295斤,稻漁基地平均每畝純利潤3000多元,全縣稻漁產業產值達5億元。小龍蝦產業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我們將以‘農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為目標,建立以稻蝦共作為主要模式的‘一區多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重點打造良種繁育、標準化稻蝦綜合種養、交易市場等全產業鏈條,引領稻蝦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肖梓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