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項目建設熱潮涌動,“頭回客”慕名而來,“回頭客”爭相加碼。“十三五”以來的省重大項目中,已有100多個投資主體在我省繼續追加投資,亮閃閃的“成績單”彰顯江蘇強大“磁吸力”。
投資主體“用腳投票”,選擇江蘇、看好江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看得見的“真金白銀”的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江蘇有著良好的人才優勢、制度優勢,有“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業鏈優勢,還有在營商環境賽道持續奪取高分的硬核“軟實力”。
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江蘇素有親商安商富商的優良傳統。一直以來,政府都致力于成為企業的“最佳合伙人”和“金牌店小二”。越是發展面臨難題,越是需要積極主動作為。今年以來,我省以“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干”的精神狀態,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年初就提前布局,出臺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各地緊鑼密鼓包機“組團出海”,開展經貿洽談、招引項目。“政府有為”帶動了“市場有效”“企業有利”,也提振了企業家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和預期。
“點”上突破,“線”上整合,“鏈”上延伸。江蘇產業基礎較好,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制造業的產業鏈相對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集聚效果好、富有競爭力,企業就能在無形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企業越來越多,產業逐步完備,通過由點到線、串珠成鏈的“產業鏈”和“生態圈”打造,可以大大提升地方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拾級而上,并進一步增強對潛在投資企業的吸引力。這是一個有機融合、良性循環的過程。目前,江蘇擁有10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占全省制造業比重的70%,這是我們殷實的家底和獨特的優勢。這些“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業集群,牢牢撐起高質量發展的“骨架”,也為未來江蘇發展貢獻新的動能和增長點。
拼經濟,最終拼的還是營商環境。此前也有企業家表示,“落戶前考察了全國多個地方,昆山給的優惠條件是最少的,但昆山的營商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這充分說明: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每家企業手中都握著一張對營商環境的“信任票”,這張票投給誰,就看誰讓企業安心、放心、省心。重大項目“拿地即開工”,“店小二”式幫辦代辦服務,“質量小站”實現精準服務零距離……我省全力打通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營商環境建設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才能吸引各類主體近悅遠來,打造全球投資者的“強磁場”。
投資再加碼,發展添動能。這些成績見證著中國經濟、江蘇經濟的強大韌性,躍動著經濟向好的積極信號和看好江蘇的強烈信心。在經濟強勁復蘇的關鍵時刻,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更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儲長遠之功、蓄發展之力,讓“壓艙石”成色更足分量更重。在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發展勢頭正酣,未來更可期待。(陳立民)
編輯: 魏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