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媒體報道,東莞市某小學二年級的10多名學生因在課堂上做不雅手勢,被老師罰扎馬步將近1小時左右,還被老師拿棍子抽打。事后,涉事教師被開除。但是,涉事班級共有47名家長,當中有44名都對涉事老師進行挽留,希望她能重回學校的崗位。
老師體罰學生是教育之大忌。通常情況下,家長不要把事情鬧大就算謝天謝地了,47位家長中有44位挽留涉事老師,確實顯得有些反常。有不少網友也對老師體罰學生持贊同態度,認為只要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好,即便方法欠妥也應當被寬容,甚至有人“現身說法”感謝當年的棍棒教育。
家長為何要集體挽留老師,報道中并沒有給出解釋,只提到家長反映該老師平時對學生比較嚴格,校方表示其教學工作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師愛如刀,學生如有待修剪的樹苗,但怎么“嚴格”卻大有講究。簡而言之,前提是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引導乃至訓誡。動輒責罵學生,以讓學生害怕為目的,絕不是正常的教育。
因學生在課堂上做不雅手勢,涉事教師罰學生扎馬步將近1小時,還拿棍子抽打了一些學生,屬于觸碰師德紅線的體罰行為。二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是天性,究竟是怎樣的“不雅手勢”令老師大動肝火?根據教育部制定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可以施行一般教育懲戒,比如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后教導等。
面對家長的集體挽留,學校或許可以結合該教師的實際行為慎重斟酌,但不管最終是否“網開一面”,都不能改變教師體罰學生的性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缺鈣的,但體罰不是教育懲戒。時至今日,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不僅嚴重落伍,越來越多地被證明無效,更會對大多數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教師體罰學生被開除后家長集體挽留,固然不多見,現實中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長和網友,卻大有其人。作為一名從教近30年的一線教師,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頑劣”學生,也曾親眼看見某些老師“鎮壓”學生造成的負面效果。在我的觀念里,師生一場是難得的緣分,教育關鍵要走進學生的內心,取得學生的信任。現代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堅持職業道德規范,明確對體罰、變相體罰說“不”。
胡欣紅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