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前,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既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策。不久前發布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2022—2023)》顯示,2022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萬元GDP二氧化碳下降0.8%,這意味著節能降耗減排正在穩步推進,綠色消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促進綠色消費相關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
綠色消費是各類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行為。隨著我國居民消費從主要解決“有沒有”向實現“好不好”轉化,消費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特征日益顯現。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方通過推出美麗鄉村、休閑生活、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消費場景,有意識地培養消費者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綠色消費行為習慣,通過需求端的有力拉動,帶動了消費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轉型。一些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的法律法規紛紛完成制定與完善,從頂層設計層面有力支持了綠色消費發展,提升了消費者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認知和認同。
同時,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流通體系有待健全、有關促進綠色消費的相關政策缺乏連續性、綠色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市場競爭不足等。如何有效解決?應多措并舉,以更加寬廣的視野謀劃促進綠色消費,并以此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其一,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材料和制造工藝,加強環保標準和監管,建立綠色紡織品認證制度,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紡織品和服裝;大力推廣有機農業和畜牧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減少農業污染,推廣節約型、環保型餐飲方式,鼓勵綠色食品消費;發揮經營主體關鍵作用,鼓勵企業采用可再生材料、節能環保技術和建筑節能設計,加強建筑垃圾處理和回收利用,減少建筑污染,同時,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建材和家居用品。
其二,采取多種措施激發全社會生產和消費綠色低碳產品的內生動力。加強教育和宣傳,培育和推廣綠色消費文化。增強綠色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公開與披露,通過網絡、媒體和其他渠道向消費者宣傳和介紹綠色產品與服務的環保性質和價值。建立相關機構和統一的認證標準體系,對綠色產品和服務進行審核、認證,確保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認證標準具有權威性和可信度,提高消費者的信心和滿意度。
其三,提高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鼓勵市場自發進行消費領域業態調整、場景創新、品牌更新、數字賦能。從供給側發力,通過政策激勵、引導企業提升綠色創新水平,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加強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智能技術、數字技術等研發推廣和轉化應用等。通過稅收和財政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業務,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向綠色產業和環保項目,鼓勵企業生產和銷售綠色產品和服務,減輕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和服務的經濟負擔。加強示范引領作用,建立綠色消費示范區和綠色消費品牌,帶動綠色消費發展和推廣,充分發揮價格機制作用,推行更多市場化激勵措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汪 彬 劉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