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資料圖)
6月8日,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共同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啟動。這也標志著,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
再保險業內人士認為,啟動再保險“國際板”的意義重大。一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有利于保險主體對標國際成熟市場,逐步擴大跨境再保險市場規模。二是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和后發優勢,有利于我國再保險市場深度參與全球風險治理,塑造合作新空間。三是在新發展格局下,堅持“走出去、拿進來”,統籌聯動境內境外兩個市場,提升中國再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有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
同時,上海銀保監局與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實施細則》以構建面向全球的富有競爭力的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為核心,通過建立中國規制、標準,引導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深度參與全球再保險產業合作,為全球風險保障和金融治理體系提供中國方案,推進我國再保險市場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藍鯨保險關注到,《實施細則》圍繞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機構體系、深化再保險產品供給和創新能力、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增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等具體內容共制定二十二條政策舉措。
在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機構體系方面,著重通過數字化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再保險交易體系,發揮再保險登記清結算平臺的金融基礎設施功能,提高市場透明度和運行效率,構建交易清結算一體的新型再保險交易市場,在全球傳統的再保險交易體系下提供中國方案。此外,通過支持各類型保險、再保險機構在滬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引導全國再保險資源向上海臨港國際再保險功能區集中,聚集中國力量支持全球風險再分配,為全球風險保障和金融資源配置貢獻中國力量。
在深化再保險產品供給和創新能力方面,建立國家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數據交換機制和資源整合機制,提升再保險承保能力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再保險產品創新水平,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積極探索新型風險轉移產品發行和交易試點,完善巨災風險和特殊風險分散資本補充機制。
在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方面,建設再保險國際板,依托高透明度的場內交易設施和規則,打造對接全球風險分散的國際分入統一大市場;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建設立足境內、輻射全球的國際再保險功能區,對區內實施國內領先、對標國際的再保險營商環境支持;實現境內再保險跨境收支結算便利化,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縮短結算周期;打造上海國際再保險會展品牌。
在增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方面,則給予人才引進、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支持政策,鼓勵政府、高校、企業協力加強上海再保險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細則》還明確了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路徑,形成了各方政策支持合力。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與全球再保險市場進一步深入雙向融合仍需加強。
據了解,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會同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緊抓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機遇,依托數字化、科技化的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著力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推進我國再保險市場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藍鯨保險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