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老李
進入2023年,造車新勢力三強逐漸拉開了距離,毫無疑問,理想汽車是今年以來發展最好的造車新勢力,其銷量是蔚來和小鵬的三倍之多,市值超過了蔚來和小鵬的總和,行業原來的“蔚小理”格局逐漸演化成了“理蔚小”。
與此同時,創始人李想也成為最紅的造車新勢力領袖,從經緯億萬訓練營培訓到微博小作文分享,這位創業者在用心的分享所思所想和點滴感悟。
(相關資料圖)
誠然,行業對理想汽車的發展喜憂參半,對李想個人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老李著實認可這位創始人的所思所想,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當前新勢力格局如何重塑?為何二級市場沒有信仰?為何理想汽車的分水嶺即將到來?
新勢力格局重塑
聊理想,就不得不提蔚來和小鵬,大家一直喜歡把這三家企業放到一起來比,因為從投資角度看,三家企業創始人的出身類似,都趕上了新賽道的浪潮,自然而然會放在一起比較,在以后很長的時間內,都會如此。
但在老李看來,三家企業的產品和細分市場是有明顯區別的,放在一起比較并不公平。
早在2019年,老李問經緯的某位投資人,早些年為何會投資理想和小鵬?其回復很簡單:我們不知道理想和小鵬能否成為全行業No.1和No.2,但我們相信在對應細分市場內,理想和小鵬一定是頭部的。
經緯的預判是正確的,僅僅過了四五年,雖然行業的龍頭依然是特斯拉和比亞迪,但三家企業在其細分市場的確成為了領頭羊,由于產品、戰略、組織的差異,三家企業的分化也日趨明顯。
我們先來看看銷量,今年1到5月份,理想汽車共交付16.6萬輛,連續三個月交付超2萬輛,不出意外,6月份的交付量會突破3萬輛,這是造車新勢力的階段性最好成績。
相比來說,小鵬和蔚來的銷量遜色很多,作為2021年的銷量冠軍,小鵬汽車從2022年開始銷量持續萎靡,今年1-5月累計交付新車3.3萬輛,蔚來1-5 月累計交付新車4.4萬輛。
在老李看來,由于各自產品所在細分市場的特殊性,理想汽車遙遙領先是必然的,蔚來汽車的銷量也在正常水平,但小鵬汽車的銷量卻是不夠亮眼。
老李平時很少看企業銷量,多數時候都是直接看財報,從產業層面說,細分市場必然有差別,但從經營層面,大家都是公平的,不管是吉利還是奔馳,不管是長城還是寶馬,大家本質上都是企業,企業的核心是財報,從一季報來看:
理想汽車營收187.9億,同比增長96.5%;單車均價34.85萬元,同比增長18.7%;單車毛利6.89萬元,毛利率19.8%。
蔚來汽車營收106.8億,同比增長7.7%;單車均價29.72萬元,同比下滑17.2%;單車毛利1.5萬元,毛利率5.1%。
小鵬汽車營收40.3億,同比下滑45.9%;單車均價19.27萬元,同比下滑4.8%;單車毛利-0.48萬元,毛利率-2.5%。
一目了然,理想的財報是最好的,蔚來次之,小鵬最差,財報本質上反映的是產品和運營問題,大家從市場上也能感受到,理想汽車的產品熱度遠高小鵬和蔚來,從組織層面看,理想的運行機制也比其它兩家更為精細。
財報的差異最終反應到了市值上,截至6月16日,理想汽車的市值為358.65億美元,從去年11月開始,理想汽車市值連續反轉,資本市場對理想的信任度一直在增加,蔚來汽車市值為158.65億美元,從2021年初至今,一直在下滑,小鵬的市值僅為98.24億美元,跌破了發行價,新勢力上市才不到5年,理想汽車的市值超越了蔚來和小鵬的總和,不得不讓人感嘆。
二級市場沒有信仰
近期,二級市場很多人在討論理想汽車,不少朋友提出一個問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終局是什么?
大家都沒有答案,因為所有人都認為,在市場滲透率僅為30%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管是蔚來、理想還是小鵬,大家的領先和落后都是暫時的。
有的投資人針對蔚來和小鵬的現狀,說了兩個極端的問題:如果小鵬的價格和比亞迪一樣,你會買哪個品牌?如果蔚來價格再降5萬,你會買蔚來還是買奔馳?
果不其然,蔚來在前些天宣布降價3萬……蔚來后續的表現,我們拭目以待,顯然這些投資人對蔚來和小鵬仍然存在較大的期待。
與此同時,理想的境遇也沒有市場表現得那么好,前些天,微博有人在挑戰理想,說理想汽車沒有護城河,在老李看來,護城河這種說法本來就不適用于汽車行業,作為技術、資源和人才密集型產業,汽車企業本質上是沒有護城河的,汽車行業也不可能跑出絕對的龍頭,只要企業不破產,大家一定是跟隨產品此消彼長。
理想汽車當前的產品在波峰狀態,增程方案比純電動優勢明顯,良好的靜態用戶體驗俘獲了大量用戶的芳心,而便宜的價格更是斬獲了無數群眾錢包,也許有朋友不認可這種說法,大家到店里試試車,自然會有選擇。
和老李的啰哩啰嗦一樣,二級市場對蔚小理的分歧較大,最近一段時間,二級市場很多基金經理找了大量的行業專家做訪談,多數專家給出的意見是看好理想汽車的發展,而在三年前,多數專家給出的觀點是看衰理想汽車的發展,老李也是產業出身,在老李看來,只有公司頂級的企業家能看懂局勢,企業家的思維都是看未來,而產業專家的觀點都是跟著趨勢走,是滯后的,理想賣得好,支持理想,正如微博大V所說,現在微博的態勢是,李想在教大家怎么當CEO,大家在教李斌怎么當CEO……
二級市場一直理性的沒有信仰,雖然現在大家都在二級市場買理想,但沒有多少基金經理長期看好,變就是二級市場最大的不變。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一個行業的發展是非線性的,這就要求我們永遠保持動態的視角并學會從正反兩方面辯證思考,與此同時,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也是不斷發展的,有時候一個月前看這個問題是一種認識,過了一個月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種認識了。
但有時候,行業或者企業的本身也是具有兩面性或者階段性的特點,不管是理想、蔚來還是小鵬,它們的發展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看到短期的起伏,但很難說清長期趨勢,在這個時候,信仰更像是一種賭博,而變才是最大的不變。
分水嶺即將到來
當年蔚小理三強誕生的時候,資本市場對蔚小理的反差極大,蔚來一直都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當年很多人想投投不進,而理想汽車門可羅雀,理想汽車的CFO李鐵曾說,一天路演接近10場,說到自己天昏地暗,沒有知覺,可見理想早期團隊的拼勁。
現在,李想是微博熱門,也是投資熱門。老李特別喜歡看李想的“小作文”,不只老李,很多投資人都愛看,經緯更是多次邀請李想給諸多創始人講課,二級市場不斷買入,理想汽車的市值比蔚來和小鵬的總和還要多。
相比之下,蔚來和小鵬在二級市場跌跌不休,投資人,從來沒有信仰,今天投理想,不是因為大家長期看好理想,而是因為當下理想勢頭最好。
今年四季度,理想汽車將推出純電動車型,首款車型為MPV,純電車型的推出給理想的未來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很多朋友認為:
如果理想的純電MPV銷量好,那么理想汽車將從實質上超越一眾純電動企業,一舉奠定王者地位,反之,理想汽車今天的大好勢頭也將迎來不確定性,資本市場會用銷量為理想投票。
說到這里,本質上又回到了里程焦慮問題,李想在億萬訓練營的分享會上提到,要解決里程焦慮只有三條路徑:第一是增程,理想實現了;第二是換電,理想大概率不會去做;第三是高壓快充,理想的純電動車型選擇的是這個路線,這個路線能否成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所有的企業都面臨和理想同樣的問題,可以說,從這時候開始,理想就會和蔚來、小鵬一樣,走到同一起跑線上,大家能賣成啥樣,我們拭目以待。
老李這段時間最大的感觸是,研究行業越來越難了,過去幾年,老李一直以專注自居,只看智能電動汽車行業,但近兩年,行業的風口發生了較大變化,很多看Al的同事,賺的盆滿缽滿,看新能源的同事,一地雞毛。
老李的感觸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市場、產品、組織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一般人很難看懂。
前些日子,圍繞純電動MPV,行業的爭議聲音不斷,作為第三方,老李想盡可能的去看清楚看明白事情的趨勢,但是很難看懂,對投資人來說,當沒辦法判斷趨勢的時候,投資就已然失敗了。
有時候,當投資人容易,創業難,有時候,當創業者容易,投資難,在看不清方向的時候,唯有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