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微博發布本周安全小貼士,擁有473.2萬粉絲量的大V用戶@吳曉波通過炒作失業率、散布抹黑證券市場等負面有害信息,發布攻擊、否定現行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內容,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受到禁言處置。
目前,吳曉波微博賬號主頁顯示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戶目前處于禁言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吳曉波,財經作家,廣東梅縣人,1968年出生浙江寧波,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
【資料圖】
畢業后,吳曉波開始長達13年的商業記者生涯。主要出版作品:《大敗局》(2001年)、《大敗局2》(2007年)、《激蕩三十年》(2007年)、《跌蕩一百年》(2008年)等。
之后,他創立了自媒體“吳曉波頻道”。隨后,其辛苦經營的藍獅子財經叢書成為中國本土財經書籍出版的最著名品牌之一。
去年6月,吳曉波微博賬號就曾被禁言,當時其微博賬號顯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微博賬號被封的同時,其經營的“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也停更多日,頭條號也顯示被禁言。
更早之前,2021年,吳曉波做客《財新時間》節目時的一段關于“精英主義”的言論引起爭議,他在訪談中說,“因為我覺得人大部分都是無用的人,我是個挺精英主義者的,我認為這個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同時思考那么多問題。”
對于引發外界的爭議“精英論”,吳曉波表示,任何文本,若脫離一定的語境,則都可能顯得很夸張和粗暴,甚至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意義。精英主義是一種思想理論。它認為,在人類的文明進步中,確乎有少數人在關鍵的時刻,扮演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社會有分工,不可能所有的人思考所有的問題,有人勞于力,有人勞于心,萬事有專業,工作無貴賤,價值有高低,分配會不同。
關于“大多數人無用”的言論,吳曉波稱,從當時的對話語境看,非常地突兀。如果沒有,完全不影響上下文的意思。我無意冒犯“大多數人”。它被刻意放大,我很無奈。所以,我們討論的是產業和技術意義上,人的部分能力的無用化趨勢,而不是哲學或歷史學意義上的“無用”。那不是我的專業。
最后吳曉波表示,不懼怕任何爭議,人各有志,人各有識,我們俱是可悲之人。不過,被卷入輿論的漩渦,當然算不得一件愉快的事情。
來源:橙柿互動、大連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