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發射星云 發射星云是受到附近熾熱光量的恒星激發而發光的,這些恒星所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星云內的氫氣(HⅡ regions),令它們發光。
2、在天空中有很多為人熟悉的發射星云,如M42獵戶座大星云,其目視星等為4等,肉眼可見。
3、它距離我們1600光年,而直徑為30光年。
【資料圖】
4、利用小口徑望遠鏡已能輕易觀測得到氣狀的情況以及位于其中心部分的四合星(利用大口徑望遠鏡可看到六顆),這四合星是在獵戶座大星云中心形成的。
5、 2.反射星云 反射星云與呈紅色的發射星云不同,反射星云是靠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線而發光的,呈藍色。
6、反射星云的光度較暗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昴星團)的反射星云,在透明度高及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云包裹著的。
7、 3..暗星云 明亮的彌漫星云之所以明亮,是因為有一顆或幾顆亮恒星的照耀。
8、如果氣體塵埃星云附近沒有亮星,則星云將是黑暗的,即為暗星云。
9、暗星云由于它既不發光,也沒有光供它反射,但是將吸收和散射來自它后面的光線,因此可以在恒星密集的銀河中以及明亮的彌漫星云的襯托下發現。
10、和亮星云沒有本質差別。
11、著名的幾個暗星云如南天的煤袋星云和北天獵戶座里的馬頭星云(B33)。
12、馬頭星云更被業余的天文同好視為目視深空天體觀測之終極。
13、 4..超新星遺跡 超新星遺跡也是一類與彌漫星云性質完全不同的星云,它們是超新星爆發后拋出的氣體形成的。
14、與行星狀星云一樣,這類星云的體積也在膨脹之中,最后也趨于消散。
15、 最有名超新星遺跡是金星座中的蟹狀星云。
16、它是由一顆在1054年爆發的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留下的遺跡。
17、在這個星云中央已發現有一顆中子星,但因為中子星體積非常小,用光學望遠鏡不能看到。
18、它是因為它有脈沖式的無線電波輻射而發現的,并在理論上確定為中子星。
19、 5.彌漫星云 彌漫星云正如它的名稱一樣,沒有明顯的邊界,常常呈現為不規則的形狀,猶如天空中的云彩,但是它們一般都得使用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很多只有用天體照相機作長時間曝光才能顯示出它們的美貌。
20、它們的直徑在幾十光年左右,密度平均為每立方厘米10-100個原子(事實上這比實驗室里得到的真空要低得多)。
21、它們主要分布在銀道面(HOTKEY)附近。
22、比較著名的彌漫星云有獵戶座大星云、馬頭星云等。
23、彌漫星云是星際介質集中在一顆或幾顆亮星周圍而造成的亮星云,這些亮星都是形成不久的年青恒星。
24、 6.行星狀星云 行星狀星云呈圓形、扁圓形或環形,有些與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但和行星沒有任何聯系。
25、不是所有行星狀星云都是呈圓面的,有些行星狀星云的形狀十分獨特,如位于狐貍座的M27啞鈴星云及英仙座中M76小啞鈴星云等。
26、 樣子有點像吐的煙圈,中心是空的,而且往往有一顆很亮的恒星在行星狀星云的中央,稱為行星狀星云的中央星,是正在演化成白矮星的恒星。
27、中央星不斷向外拋射物質,形成星云。
28、可見,行星狀星云是恒星晚年演化的結果,它們是如太陽差不多質量的恒星演化到晚期,核反應停止后,走向死亡時的產物。
29、比較著名的有寶瓶座耳輪狀星云和天琴座環狀星云,這類星云與彌漫星云在性質上完全不同,這類星云的體積處于不斷膨脹之中,最后趨于消散。
30、行星狀星云的“生命”是十分短暫的,通常這些氣殼會在數萬年之內便會逐漸消失。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