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該項目的征地款由投資企業墊付,項目用地還未公開出讓,當地政府就已為投資企業辦理了使用林地的審批手續。為什么會有這一系列不合常規的操作?
當地為建產業園征占數百畝林地
連續降雨致部分農田被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段時間,安福縣連續降雨。山莊鄉榮溪村龍源二組村民張初根家里的3畝水田被淹,但“沖”進農田的,不是雨水,而是黃色的泥巴。
張初根說:“以前我們這山上有樹,就沒有泥巴下來。現在他們開工了,把山都鏟平了,泥巴和黃泥水全部沖下來了。”
安福縣山莊鄉榮溪村的集體林地上大量林木已被砍伐(記者管昕攝)
榮溪村村民伍銀林告訴記者,他家有1.8畝水田被黃泥漿淹沒。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靠近在建產業園的地塊。
伍銀林介紹:“我們這幾塊跟山近的,是種了禾苗的。這一畝八分田是沒有指望了,沒有收成了。往年沒有這種情況,不建產業園的話,我們那里全部是青山綠水,就沒有那么多黃泥巴,現在是在建設中,就有了。”
多位村民告訴記者,除了水田,部分村莊道路也受到一定影響。
安福縣為建產業園大面積林木被砍伐,山頭被鏟平(記者管昕攝)
在山莊鄉榮溪村、秀水村的集體林地上記者看到,大面積杉木被砍伐,被鋸掉的林木凌亂地“躺”在地上,還未被清運走。不遠的山坳處,山頭已被推平,山坡上已平整出大片平地。幾臺挖掘機正在挖山,并將黃土裝進重型卡車,然后由卡車運出作業區。
山莊鄉榮溪村被泥漿淹沒的水田(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這里正在建設的項目為安福縣高新區北區礦產品產業園,目前項目工地正在進行土地平整。
據村民介紹,6月22日開始,產業園附近的部分農田陸續被山上沖刷下來的泥漿淹沒。山莊鄉副鄉長馮媚蓉對記者表示,此次被淹的農田大約有十幾畝,這已是第二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責令企業立即整改。
項目用地未經招拍掛
投資企業就付了征地補償款?
記者調查發現,該項目在征地和建設過程中,征地款由投資企業墊付,并由企業實施“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據了解,“三通一平”,是指建設項目在正式施工以前,施工現場應達到水通、電通、道路通和場地平整等條件。這項工作是土地供應的前置程序,由政府部門組織實施。而安福縣要建的高新區北區礦產品產業園卻是由投資企業來做“三通一平”,甚至連征地補償款也是由投資企業提前墊付,此時項目用地還沒有公開掛牌出讓。
已被砍伐尚未清運走的林木(記者管昕攝)
馮媚蓉表示,企業與縣政府簽訂的投資協議明確,項目建設所有費用企業自行承擔。
馮媚蓉說:“企業你自己來建,一切費用政府都不負擔,包括征地費或者規劃或者林木指標申請的費用,反正政府都不出錢,就企業你自己出,目前土地還沒有出讓。”
當地給記者發來的文字材料顯示,2021年10月22日,安福縣政府引進方通石業有限公司在山莊鄉榮溪村新建高新區北區礦產品產業園項目,并與方通簽訂投資協議,項目總用地約500畝,分二期建設:一期約300畝,二期約200畝。
今年1月11日,江西省政府批復了相關土地審批手續,征占地塊已由農用地轉為工業用地。當地介紹,2022年1月以來,該項目共涉及征地42戶,303畝。2023年4月,所有征地款均已撥付到位。
林業部門批復給投資企業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
征地補償款本應由地方財政資金來撥付,但在這個項目上,卻是由投資企業方通石業來支付的。安福縣自然資源局黨委書記王激文說,此前撥付給村民的征地款是政府向投資企業的借款,目前已還給企業。
王激文說:“可能因為縣一級財政資金比較緊張,叫投資企業先墊付一下。我們把錢已經還給企業了,當地鄉鎮給它借了一點錢,開展前期工作的錢。”
而山莊鄉政府卻給出了不同的說法。副鄉長馮媚蓉說,征地補償款就是投資企業支付的,目前沒有退還給企業。“理論上是由財政來出,但是因為縣里當時簽的協議就是不予不取,所有一切涉及的費用都由企業自行負擔。”
施工現場(記者管昕攝)
工業用地必須采用招拍掛方式出讓。而在安福縣,該礦產品產業園用地還未公開掛牌出讓,投資企業就已經提前把征地補償款支付給了山莊鄉政府。
現場被砍伐的林木(記者管昕攝)
副鄉長馮媚蓉表示:“這個地還沒有掛牌,我們在走程序。所有土地出讓必須要走公開招拍掛程序。前期所有的費用就是這個項目落地,三通一平也好,報批林業指標的費用也好,就是政府都不出錢,都由你企業自己付,但是企業就要承擔這種風險,就是可能你摘不到這個地。企業認可,他接受這樣的風險。簽這樣的投資協議,我們就允許他這樣操作。”
當地提供的文字材料顯示,2022年11月27日該項目取得了江西省林業局批復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2023年2月24日取得林木采伐許可手續。
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正在挖山作業(記者管昕攝)
記者注意到,申請使用林地的單位為安福縣萬赫石業有限公司。副鄉長馮媚蓉解釋稱,萬赫是方通石業的子公司,一家公司一個年度只能報批一次,方通去年其他項目申報了林地,所以只能用子公司來申報。
針對項目用地還未公開掛牌出讓,林業部門就已經給投資企業使用林地批復了行政許可的問題,馮媚蓉表示,正常的工業項目肯定不會這樣操作,但因對方是資源性企業,比較特殊。“資源性企業一般政策不予不取,反正政府不會出錢,地的指標企業自己去爭取。”
一期占地300畝的安福縣高新區北區礦產品產業園正在由投資企業實施“三通一平”(記者管昕攝)
未經土地公開招拍掛程序,投資企業就已經支付了征地補償款,主動做起了本該政府部門實施的“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工程,還拿到了林業部門同意其使用林地的行政許可。為什么會有這一系列不合常規的操作?農民已經失了山林,農田再受損失,會有補償嗎?記者將持續關注。
來源:央廣網綜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來源:央廣網 編輯:吳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