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這是一場相隔600公里的特殊眼科手術。“病人”位于廣州市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而醫生遠在海口市的海南省眼科醫院,他緊盯屏幕,熟練操作著機器人控制臺。
7月25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發布消息稱,該中心教授林浩添團隊聯合多家醫、研、產機構聯合攻關的“5G遠程高精眼科手術機器人”,于今年6月底在海南省眼科醫院開展了全球首例5G遠程微米級眼科手術。經術后一個月觀察,本次跨海遠程手術效果安全穩定。
林浩添教授介紹5G遠程微米級眼科手術情況。受訪者供圖
林浩添表示,借助5G通訊和超高清顯微立體視覺成像技術,眼科醫師可實時獲取低時延超高清的遠程顯微手術畫面,從而把握眼內器械深度及運動軌跡。眼科機器人5G遠程手術能突破手、眼局限,還可以提升醫療可及性,增強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能力的價值,讓機器人助力醫生技能培訓。
近年來,在中山大學多學科交叉創新平臺的支持下,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團隊聯合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凱團隊組成醫工交叉創新團隊,與醫療器械企業協同攻關,自主研發出“5G遠程微米級眼科手術機器人”,實現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南省的跨陸、跨海微米級眼科手術。
“這是一個高精度、強穩定、低時延的遠程手術。”黃凱說,該機器人能夠模擬和替代人手操作,過濾人手震顫和抖動,并通過5G遠程通信技術實現跨時空限制的高精度手術操作。
黃凱教授介紹研究成果。受訪者供圖
目前,該手術處于動物實驗階段,計劃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期間用于臨床。項目團隊將進一步推動5G遠程微米級眼科手術機器人的落地應用推廣,把數字化遠程醫療、自主創新手術機器人技術與新型數字療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結合,推動國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下沉到更廣泛的醫療資源短缺地區。
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受訪者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