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8日,日央行“意外”調整YCC政策,將10年期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實質性放寬至1%,全球資本市場反應劇烈。日央行調整的原因、潛在的市場影響?本文分析,可供參考。
熱點思考:日本YCC再調整,值得擔憂嗎?
(相關資料圖)
一問:日央行議息會議的內容?超預期調整YCC政策、增添靈活控制空間
7月28日,日央行議息會議超預期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將10年期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實質性放寬至1%。日央行7月例會聲明稱,10Y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仍然維持在正負0.5%的區間,但該區間只作為參考;當利率觸及上限,央行將以1%的固定利率購債,波動區間實質性被放寬至1%。會議前后,日債、日股、美債齊跌,日元快速升值。
從調查與交易數據來看,本次會議的YCC調整較超市場預期。市場調查方面,7月中旬的彭博調查顯示82%的經濟學家預計7月會議上YCC不會發生調整;經濟學家也普遍預測日本核心CPI2024年將重新回落至2%以下。交易數據方面,截至7月21日,海外投資者10Y日債凈頭寸僅-107萬日元、并未大舉做空;10Y日元掉期利率近期亦有回落。
二問:日央行為何超預期調整?核心通脹持續高于目標、經濟基本面也有改善
核心通脹持續在2%以上運行,同時薪資增速明顯提振后、服務業通脹粘性的顯現,是日央行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2022年4月以來,日本核心CPI持續高于2%。近期一般服務項已接過“再通脹”接力棒、對CPI拉動達0.7%。隨著春斗調薪3.8%創新高、半數居民通脹預期超5%,日本或已形成更高更持續的工資增長,有望驅動長期通脹觸及目標。
年初以來日本經濟持續超預期,日央行持續購債對收益率曲線的扭曲、日債流動性的沖擊或也有一定影響:第一,“再通脹”提振了企業投資意愿與居民消費意愿,私企投資、私人消費成為日本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2023年一季度,分別拉動GDP1.4%、0.9%。第二,日央行的購債行為導致債券定價被扭曲,也損害國債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三問:超預期調整的市場影響?沖擊或弱于去年12月、對日股影響或相對有限
YCC調整后,海外資金的回流通常會帶來美債的下跌與日元的升值,但本輪套息交易的提前逆轉,或使沖擊相對弱化。去年12月日央行調整YCC后,美債收益率受到明顯沖擊,10Y美債收益率在半個月內上行44bp。然而,隨著換匯成本的不斷上升、有套補的套息交易在去年四季度已無利可圖,部分交易的提前逆轉或將弱化本輪YCC調整的沖擊。
市場還擔憂股匯負相關背景下、日元升值或帶來日股壓力;但本輪日股行情有基本面支撐,仍有望延續。年初以來的日經225指數,在匯率調整后仍明顯上行、漲幅仍高達23.3%,上漲的背后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此外,政策提振下“回購”等提升資本效率行為,也有望進一步改善日股的盈利面。
周度回顧:歐美如期加息,美國經濟強勁,日本調整YCC,美元、日元走強(2023/07/22-2023/07/28)
股票市場: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上漲,港股領漲。發達國家主要股指中,納斯達克指數、德國DAX、日經225、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和標普500領漲,分別上漲2.0%、1.8%、1.4%、1.2%和1.0%。
債券市場:發達國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全線上行。美國10Y國債收益率上行12.00bp至3.96%,德國10Y國債收益率上行3.00bp至2.50%;日本、意大利、法國和英國10Y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8.70bp、4.20bp、4.10bp和0.97bp。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兌美元、歐元和英鎊升值。挪威克朗、歐元、加元和英鎊兌美元分別貶值1.22%、0.98%、0.18%和0.01%,僅日元升值0.44%。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分別貶值0.51%、0.50%至7.1504、7.1534。
商品市場:原油和有色悉數上漲,貴金屬下跌,黑色和農產品價格多數上漲。OPEC自愿減產后供應緊張、中國經濟向好預期和美國強勁經濟支撐油價突破“80”高位;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帶動美元和美債上行,打壓金價。
風險提示
俄烏沖突再起波瀾;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工資增速放緩不達預期
+
報告正文
一、熱點思考:日本YCC再調整,值得擔憂嗎?
7月28日,日央行“意外”調整YCC政策,將10年期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實質性放寬至1%,全球資本市場反應劇烈。日央行調整的原因、潛在的市場影響?本文分析,供參考。
一問:日央行議息會議的內容?超預期調整YCC政策、增添靈活控制空間
7月28日,日央行議息會議超預期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將10年期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實質性放寬至1%。日央行7月貨幣政策例會聲明稱,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的10年期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仍然維持在正負0.5%的區間,但該區間只作為參考;當利率觸及上限,央行將以1%的固定利率進行購債操作。自2016年9月21日實施YCC以來,這是日央行繼2018年6月30日、2021年3月19日、2022年12月20日后第四次擴寬YCC區間。隨著植田和男上任后持續放鴿,10年期日債收益率4月以來持續在0.5%以下波動,日央行近4個月內并未啟用固定利率購債操作。
會議前,日經新聞的報告已極大抬升市場的預期;預期落地后,市場進一步消化沖擊,日債、日股、美債齊跌,日元快速升值。7月28日凌晨1點,日經新聞報道日央行即將調整YCC,夜盤中市場聞風推高10Y美債收益率和日元,日元快速升值1.8%;日股、日債也開盤暴跌,10Y日債收益率上行6bp至0.51%、再度突破0.5%上限,日經225跌超1.5%。7月28日11點30分,日央行決議落地。10Y日債收益率應聲上行、直逼0.6%,而其他三類資產則表現分化:1)日經225快速下跌1.7%后底部修復、收盤回歸前一日高位;2)日元匯率大起大落,隨后走貶至141;3)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溢出效應影響下快速上行5.2bp至4.04%、但隨后回落至3.95%。
從調查與交易數據來看,本次會議的YCC調整較超市場預期。市場調查方面,7月中旬的彭博社調查顯示82%的經濟學家預計7月會議上YCC政策不會發生調整;同時,經濟學家也普遍預測日本核心CPI僅在2023年高于目標、2024年將重新回落至2%以下。交易數據方面,截至7月21日,海外投資者10年期日債凈頭寸僅為-107萬日元、并未大舉做空;10Y日元掉期利率和20Y日債利率在快速上行后,近期隨預期降溫、也有小幅回落。
二問:日央行為何超預期調整?核心通脹持續高于目標、經濟基本面也有改善
核心通脹持續在2%以上運行、近期東京通脹再超預期是日央行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日本央行法案規定,央行的貨幣政策應以“實現物價穩定,從而為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為目標。2013年日央行進一步將物價穩定目標定為CPI同比變動2%。過去40年間,日本持續處于低通脹環境,CPI僅在2014年短暫突破過3%、隨后快速回落。但2022年4月以來,日本CPI、核心CPI持續高于2%,剔除能源、食品的核心核心CPI也在2022年10月以來持續高于目標。7月27日,東京核心CPI錄得3%、再超市場預期。
薪資增速明顯提振后、服務業通脹粘性的顯現,是日央行做出調整的底氣。今年1月以來,日本CPI頂點已現,但近期卻表現出一定的粘性。拆解來看,在能源價格回落拖累電燃水費、工業品通脹見頂后,一般服務項接過了“再通脹”的接力棒、對CPI同比拉動已達0.7%。歷史回溯來看,薪資增速通常領先日本服務業CPI兩個季度左右;隨著“春斗調薪”3.8%創近10年新高,半數以上居民未來12個月通脹預期超5%,日本或已逐步形成了“更高且更持續的工資增長”,有望驅動長期通脹觸及目標。
“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是日央行的考量之一;年初以來日本經濟持續超預期,也是日央行調整的原因之一。90年代“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長期受困于通縮產生的惡性循環之中。日央行的政策目標就是希望通過抬升通脹,進而形成收入和支出的“良性循環”。近期,“再通脹”提振了企業的投資意愿與居民的消費意愿,私人企業投資、私人消費成為了日本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2023年一季度,二者分別拉動GDP同比增長1.4%、0.9%,對沖了出口需求走弱對日本經濟的拖累。
此外,日央行持續購債對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扭曲、日債市場流動性的沖擊也或有一定影響。截至2023年5月,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10年期國債占比已達80%以上,持有兩年期國債占比達40%以上,5年期占比達60%以上,日央行的購債行為導致債券定價被扭曲,損害國債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1)10年期以下日債收益率均被壓平于0.5%以下,而10年期日債收益率則快速趨高;2)10年期日債一度連續多個交易日無成交,日債流動性壓力指數在3月9日觸及歷史新高,當下仍處于83%的歷史高位。
三問:超預期調整的市場影響?沖擊或弱于去年12月、對日股影響或相對有限
歷史經驗顯示,YCC調整通常應帶來日債收益率的快速上行,同時海外資金的回流或也將帶來美債的下跌與日元的升值。歷史回溯來看,2021年11月,澳大利亞放棄YCC后、澳債利率飆升;日央行2022年12月放寬YCC區間后,日債收益率也快速上行25bp、逼近0.5%。當下,從日本居民持有海外資產情況來看,美元、歐元標價的資產或是前期日元套利交易的主要對象;套息交易一旦逆轉,對美債收益率等沖擊或較為明顯。以史為鑒,去年12月日央行調整YCC后,在加息預期較為穩定的背景下,美債收益率受到明顯沖擊,10Y、2Y美債收益率在半個月內分別上行44bp、18bp。
然而,隨著換匯成本的不斷上升、有套補的套息交易在去年四季度已無利可圖,部分交易的提前逆轉或將弱化本輪YCC調整的沖擊。通常而言,套息交易分為兩類:1)有套補的套息。即期借入日元,換匯美元后購買美債等資產,并通過遠期交易鎖定匯兌損益;2)無套補的套息,則需自行承擔遠期匯兌風險。第一類交易通常會伴隨遠期交易的明顯上升,去年5-10月,美元兌日元的遠期、互換等日均交易規模較前期增加64億美元,套息交易規模隨美日利差走闊而增加。然而,隨著換匯成本的不斷上升,買入美元、歐元的套息空間已在去年9月、12月相繼轉負,以銀行業對外的日元凈債權衡量的套息資金規模也在2023年一季度見頂回落。這一變化,或將弱化套息交易逆轉的沖擊。
此外,市場也擔憂,股匯負相關背景下、日元轉向升值會否帶來日股的壓力;本輪日股行情有基本面支撐,或有望延續。本輪日本股匯負相關的主因在于,日本長期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利率與基本面明顯“脫鉤”;這一背景下美日利差成為日本股、匯共同定價的關鍵因素。但單靠“美日利差”驅動下的股漲匯貶,匯率調整后原本上漲的股指通常“走平”;而年初以來的日股,在匯率調整后仍明顯上行、漲幅仍高達23.3%,說明日股上漲的背后,有基本面的支撐。此外,政策提振下“回購”等提升資本效率行為,也有望進一步改善日股的盈利面。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7月28日,日央行議息會議超預期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將10年期日債收益率波動區間實質性放寬至1%。會議前后,日債、日股、美債齊跌,日元快速升值。從調查與交易數據來看,本次會議的YCC調整較超市場預期。
2)核心通脹持續在2%以上運行,同時薪資增速明顯提振后、服務業通脹粘性的顯現,是日央行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年初以來日本經濟持續超預期,日央行持續購債對收益率曲線的扭曲、日債流動性的沖擊或也有一定影響。
3)YCC調整后,海外資金的回流通常會帶來美債的下跌與日元的升值,但本輪套息交易的提前逆轉,或使沖擊相對弱化。去年12月日央行調整YCC后,美債收益率受到明顯沖擊,10Y美債收益率在半個月內上行44bp。然而,隨著換匯成本的不斷上升、有套補的套息交易在去年四季度已無利可圖,部分交易的提前逆轉或將弱化本輪YCC調整的沖擊。
4)市場還擔憂股匯負相關背景下、日元升值或帶來日股壓力;但本輪日股行情有基本面支撐,仍有望延續。年初以來的日經225指數,在匯率調整后仍明顯上行、漲幅仍高達23.3%,上漲的背后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此外,政策提振下“回購”等提升資本效率行為,也有望進一步改善日股的盈利面。
二、大類資產高頻跟蹤(2023/07/22-2023/07/28)
(一)權益市場追蹤:全球資本市場普遍上漲
發達國家股指全線上漲,新興市場股指多數上漲。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法國CAC40、納斯達克指數、德國DAX和英國富時100領漲,分別上漲3.8%、3.7%、3.3%、3.2%和2.4%。韓國綜合指數、南非富時綜指、伊斯坦布爾證交所全國30指數和泰國SET指數分別上漲4.02%、3.91%、3.60%和1.84%,僅巴西IBOVESPA指數下跌,跌幅為1.00% 。
從美國標普500的行業漲跌幅來看,本周美股行業多數上漲。其中通訊服務、材料、能源、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領漲,分別上漲6.85%、1.81%、1.68%、1.27%和1.21%。從歐元區行業板塊來看,本周歐元區行業多數上漲。其中材料、科技、金融、必需消費和通信服務領漲,分別上漲3.34%、2.99%、2.32%、1.82%和1.74%。
香港市場全線上漲,恒生科技、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指數分別上漲8.83%、6.13%和4.41%。行業方面,恒生行業全線上漲,其中非必需性消費、醫療保健業、地產建筑業、資訊科技業和工業領漲,分別上漲6.88%、6.73%、6.56%、6.31%和4.69% 。
(二)債券市場追蹤:發達國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全線上行
發達國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全線上行。美國10Y國債收益率上行12.00bp至3.96%,德國10Y國債收益率上行3.00bp至2.50%;日本、意大利、法國和英國10Y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8.70bp、4.20bp、4.10bp和0.97bp 。
新興市場10年期國債收益率漲跌分化。土耳其10Y國債收益率上行99.00bp至19.08%,巴西10Y國債收益率持平在10.93%;越南和南非10Y國債收益率分別下行6.00bp和15.00bp,印度和泰國10Y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7.40bp和3.00bp 。
(三)外匯市場追蹤: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兌美元、歐元和英鎊升值
美元指數走強,本周上漲0.63%至101.72。挪威克朗、歐元、加元和英鎊兌美元分別貶值1.22%、0.98%、0.18%和0.01%,僅日元升值0.44%。主要新興市場兌美元匯率多數下跌,土耳其里拉、韓元和雷亞爾兌美元分別貶值0.28%、1.02%和1.04%,菲律賓比索和印度盧比升值0.28%和0.43% 。
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51%,兌英鎊和歐元分別升值1.32%和0.47%,兌日元貶值1.35%。美元兌在岸人民幣匯率較上周環比下行365bp至7.1504,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下行361bp至7.1534 。
(四)大宗商品市場追蹤:原油和有色悉數上漲,貴金屬下跌,黑色和農產品多數上漲
原油和有色悉數上漲,貴金屬下跌,黑色和農產品價格多數上漲。其中,生豬、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領漲,分別上漲22.87%、4.84%和4.55%;玻璃、COMEX銀和焦煤領跌,分別下跌1.50%、1.35%和0.81%。OPEC自愿減產后供應緊張、中國經濟向好預期和美國強勁經濟支撐油價突破“80”;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帶動美元和美債上行,打壓金價 。
原油價格均上漲,黑色價格多數上漲。WTI原油價格上漲4.55%至80.58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4.84%至84.99元/桶。動力煤價格持平在921元/噸,焦煤價格下跌0.81%至1472元/噸;鐵礦石、瀝青和螺紋鋼價格分別上漲0.67%至895元/噸、0.10%至3892元/噸和0.03%至3776元/噸 。
銅鋁價格上漲,貴金屬價格下跌。LME銅下跌2.11%至8625.00美元/噸,LME鋁上漲0.25%至2202.00美元/噸。通脹預期從前值的2.35%上升至2.38%。COMEX黃金下跌0.23%至1958.80美元/盎司,COMEX銀下跌1.35%至24.37美元/盎司。10Y美債實際收益率從前值的1.49%升至1.58% 。
風險提示
1. 俄烏沖突再起波瀾:2023年1月,美德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俄羅斯稱,視此舉為直接卷入戰爭。
2. 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近半年來,海外總需求的韌性持續超市場預期。中國重啟或繼續推升全球大宗商品總需求。
3. 工資增速放緩不達預期:與2%通脹目標相適應的工資增速為勞動生產率增速+2%,在全球性勞動短缺的情況下,美歐2023年仍面臨超額工資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