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糖價格呈現V形走勢,6月下旬自26美分/磅附近高位急跌至21.88美分/磅低位,跌幅接近20%。之后受巴西生產進度放緩、厄爾尼諾天氣風險等因素支撐,近期價格又回升至24—25美分/磅附近。后期國際糖價能否繼續攀升突破前高?巴西中南部的甘蔗壓榨季節現狀如何?天氣將怎樣影響印度、泰國的食糖生產?隨著價格上漲,食糖需求將如何維持?
天氣因素將繼續影響糖市供應
(相關資料圖)
劉珂
1.巴西:增產從預期到現實,關注生產節奏
2023/2024榨季,巴西增產從預期到現實。咨詢機構Datagro在6月報告中稱,巴西中南部2023/2024榨季甘蔗壓榨量料從此前預估的5.9850億噸增至6.065億噸, 較上榨季增加10.6%,因穩定的降雨對蔗田有利。年初到5月的良好降雨量,使得巴西中南部的甘蔗單產仍有進一步增加的潛力,降雨尤其有利于榨季最后一段時間收割的甘蔗生產。此外,隨著榨糖的利潤從去年6月以來開始超過乙醇生產,糖廠投資增加。初步跡象表明,糖廠將不遺余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壓榨操作,以及提高甘蔗用于產糖的比例。鑒于良好的生產前景,近期機構再次上調巴西中南部2023/2024榨季甘蔗預估壓榨量,上調至6.05億—6.2億噸;糖產量預估上調至3850萬—3900萬噸,最極端的預估達到了4000萬噸。
盡管巴西豐產在望,但階段性壓榨節奏仍干擾糖市。巴西中南部主產區6月生產進度略有放緩,機構大多數認為壓榨量會增加更多,但是甘蔗、食糖增產幅度低于市場預期,原糖價格先跌后反彈,間接支撐了原糖價格。
一方面,6月上旬受到降水增多干擾,6月下旬盡管天氣較為干燥,但甘蔗出糖量(ATR) 偏低,每噸甘蔗出糖量僅為133.04千克,同比下降近3%,也是最近6個榨季同期最低,主要原因是來自巴西糖廠新榨季急于壓榨,部分甘蔗成熟度不夠,影響單產,導致入榨量低于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從7月上旬數據來看,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入榨量為4837.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641.9萬噸增加了195.4萬噸,同比增幅達4.21%,甘蔗的ATR仍然不及預期,較同期水平下滑了2.41千克/噸。而產糖數據方面,產糖量為324.1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97.7萬噸增加了26.4萬噸,同比增幅達8.86%;累計產糖量為1547萬噸,同比增幅達21.88%。整體來看,7月上半月數據仍然相對偏空,且雖然當前開榨糖同比持平,但進度與2020/2021榨季及2021/2022榨季同期相比依然落后,意味著接下來幾個月的壓榨還將進一步提速。產量大幅增加也使得庫存壓力日益凸顯,截至6月中旬,巴西中南部食糖工業庫存達到590.5萬噸,同比增加近90萬噸。
本榨季的制糖比例數據繼續支撐大增產預期,截至7月上旬糖廠的甘蔗制糖比例達到50.01%,高于去年同期的47.07%;累計糖醇比達到48.14%,較去年同期的43.54%增加了4.60個百分點,這也是2016/2017榨季同期以來最高水平。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巴西中南部含水乙醇折糖價為14.98美分/磅,原糖現貨為25.36美分/磅,原糖價格堅挺使得糖醇價差存在超10美分/磅的巨大價差。另外,由于巴西政界傾向于壓低燃油價格,間接影響乙醇價格上漲。不過也有消息稱,花旗的一項研究顯示,巴西政府決定將汽油中的乙醇混合比例從27%提高到30%,這將促使行業將額外3.5%的糖分流至乙醇生產。盡管如此,當前產糖優勢仍明顯,預計產糖收益大幅高于乙醇的趨勢也將持續至本榨季末,目前市場對本榨季制糖比例的預估中值達到48.5%的歷史最高水平之一。
天氣方面,從近期的天氣情況看,7月上旬巴西最南端部分蔗區出現霜凍,帕拉納州和東北部產區降水偏高,但并未影響到圣保羅州等主產區,預計對生產影響不大, 而7月下旬及8月預計降水增多,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產進度。但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其間主產區氣溫較正常年份偏高,也減少了霜凍出現的概率,對于未來產量的波動,更多的擔憂來自于厄爾尼諾現象可能給巴西主產區帶來高于正常水平的降雨從而對壓榨節奏及甘蔗糖分產生影響。
出口方面,6月巴西糖出口開始放量,達到308.2萬噸,最近8個月來首次超過300萬噸,較上年同期大增30.6%。2023/2024榨季4—6月,巴西累計出口糖652.46萬噸,同比增加24.06%。在沒有天氣和物流干擾的情況下,預計7—10月巴西月均出口在300萬—400萬噸的高水平。
物流方面,前期港口物流擁堵現象也出現一定緩解,據航運機構Williams發布的數據,截至7月19日當周,巴西港口等待裝運的食糖數量從一周前的392.43萬噸降至374.97萬噸。貿易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將施壓原糖價格。
2.印度:種植面積增加,但出口計劃未確定
印度2022/2023榨季將告一段落,印度全國糖業聯合會(NFCSF)最新數據顯示,2022/2023榨季截至6月15日,印度食糖產量已達到3296萬噸,同比減少246萬噸。其中,北方邦的產量最高,為1054萬噸,馬邦的食糖產量為1053萬噸,均低于上榨季。對于下榨季而言,在甘蔗價格上調至歷史新高及乙醇增產計劃的刺激下,未來印度甘蔗種植面積仍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印度中央政府將2023/2024榨季的甘蔗公平和報償性價格(FRP)提高100盧比/噸,達到3150盧比/噸, 基準出糖率為10.25%,出糖率每增加/減少0.1%,價格相應增減30.7盧比/噸的溢價。此外,為了保護蔗農的利益,政府還決定,對于出糖率低于9.5%的糖廠,將不會有任何扣減,這部分蔗農將在接下來的2023/2024榨季被支付2919.75盧比/噸的蔗價,相比2022/2023榨季的2821.25盧比/噸提高98.5盧比/噸。
種植面積方面,據印度農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24日,印度甘蔗播種面積為560萬公頃,比去年的533.4萬公頃提高2.66%,且高于歷史同期平均種植面積488.5萬公頃。
出口方面,從近兩個榨季來看,印度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連續創下出口新高,如在2021/2022榨季,印度出口創紀錄的1100萬噸糖,加上消費增長客觀,國內庫存也降至600萬噸以下的近5個榨季低點。這也使得印度在截至9月30日的當前銷售年度,不太可能允許在目前的610萬噸額外增加出口。
對于未來,印度政府需要對明年榨季產量有確切了解,才會決定是否允許下一季的糖出口。預計要到2024年上半年才能決定印度是否允許下一季的糖出口。今年的季風表現以及接下來兩個季節(2023/2024榨季和2024/2025榨季)的甘蔗產量將是關鍵問題。目前有消息稱,印度在明年一季度之前不太可能釋放新的出口,預計2023/2024榨季的總出口量將不到400萬噸,更有悲觀預期在200萬—300萬噸的水平。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兩個榨季中不太可能為國際糖市提供更多的糖源。
近期,因印度產區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地區出現洪水,同時馬邦和卡邦產區降雨也有一定恢復,但是最大產區馬邦相比2017—2022年降雨均值水平來說還有一定距離。在7月初之前,馬邦降雨量較正常水平減少71%,第三大產糖邦卡納塔克降雨也較正常水平偏低55%。水庫方面,7月以來,馬邦、卡邦、北方邦水位有所上升,但還是略低于同期水平,后期需關注未來天氣能否加大水庫蓄水,以滿足后期甘蔗生長需要。
從未來的天氣來看,中北部地區將出現中到大雨,潮濕的天氣將有利于整個印度北部的甘蔗生長。截至目前,厄爾尼諾現象對印度的影響不算明顯,但能否彌補前期干旱的影響仍取決于接下來兩個月的天氣情況。另外,本榨季印度的汽油乙醇混合比例預計達到11.5%,政府旨在2025年達到25%的目標,預計下榨季印度的甘蔗乙醇加工產能將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削弱甘蔗產糖比例,預計乙醇分流糖量將超過500萬噸,在550萬噸左右。印度Dwarikesh糖廠總經理表示,該公司正計劃增加乙醇的產量而不是蔗糖。在2022/2023榨季,該公司已經使用了大約13.9萬噸糖的產量來支持乙醇,未來將嘗試生產越來越多的乙醇。綜合來看,目前市場對印度糖產量預估區間在3160萬—3300萬噸,大部分預估低于本榨季的3270萬—3280萬噸。
3.泰國:產區干旱難解,下榨季產量有隱憂
泰國自年初以來面臨大范圍干旱,全國平均降雨量同比減少28%,亦比平均水平低10%,而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可能會導致未來兩年的降雨量進一步減少,該國今年也面臨創紀錄的高溫預期。盡管7月以來泰國地區降水有所增加,甚至有地區出現洪澇,不過由于泰國對于洪水與干旱缺乏長期的措施,可能會加劇極端天氣對于糖產量的影響。
從降水情況來看,北部主要城市降雨仍低于近幾年平均水平,且歷史情況表明降水恢復越晚對產量的恢復程度十分有限,若是在8月底之前沒有較為充足的降水,泰國2023/2024榨季的產量仍不能保證。另外,考慮到作為替代情況,預計2023/2024榨季的甘蔗面積因改種木薯小幅下降3%—5%,市場對2023/2024榨季泰國糖產量悲觀預估在750萬噸左右,稍微樂觀的預估在950萬噸,不同機構的預期仍有較大分歧,但均不及2022/2023榨季。
出口方面,泰國4月糖出口回落至60.5萬噸,但仍同比增加11.8%,為最近3個榨季同期最高水平。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泰國累計出口糖439.5萬噸,同比增加8.21%。由于庫存下降且厄爾尼諾現象。令2023/2024榨季產量變數增加,預計后期泰國糖出口數量逐漸減弱。
4.展望:市場買興減弱,糖需求存后移可能
由于對糖的投機興趣降至8個月來低位,指數基金一直在減持糖的倉位。從CFTC持倉來看,非商業多頭持倉在5月初觸及年內高位后持續回落,截至7月18日當周,ICE原糖期貨+期權總持倉為1091472手,較前一周減少4604手;投機多頭持倉237223手,較前一周增加7408手;投機空頭持倉118079手,較前一周增加2872手;投機凈多持倉為119144手,較前一周增加4536手,雖然近期有所回升,但難以回到前期高位水平。另外,原糖凈多占比在22.28%,雖然處于歷史同期高位,但相比5月以來也明顯下滑。另外,最重要的原糖固定價格買家,如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希望在21美分/磅的價格購買,而24—25美分/磅這一價格已經遠高于21美分/磅的區間。總體而言,除非原糖消費者處于相當有利的位置,不然當前價格不太可能看到足夠多的需求量。
綜合來看,巴西豐產在望,良好的生產前景以及明顯的制糖優勢使得今年產量預估在3850萬—4000萬噸,整體施壓原糖價格走勢。不過階段性壓榨節奏仍干擾行情,巴西中南部主產區6月以來生產進度略有放緩,間接支撐了原糖價格。且前期港口物流堵港也出現了一定緩解,預計7—10月巴西月均出口將在300萬—400萬噸的高水平,貿易流緊張格局暫緩。
另外,由于當前高糖價,對于進口國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市場難有新增的大量買盤繼續推高市場價格,需求的后移對于現在原糖來說也是短期利空,預計近期原糖走勢相對偏弱。但從中長期來看,2023/2024榨季全球增產空間有限,東南亞產區仍受厄爾尼諾現象困擾。雖然7月以來印度和泰國局部地區迎來一定的降水,但能否彌補前期干旱的影響仍要取決于接下來兩個月的天氣情況,產量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后期的天氣問題或是新的利多增長點,天氣問題或繼續影響糖市供應,原糖在調整之后有繼續沖高的概率。(作者單位:廣發期貨)
分析人士:白糖交易邏輯轉向新榨季產量預估
首席記者譚亞敏
目前,隨著北半球主產國甘蔗收榨,當前白糖處于純消費季中。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貨的滯漲,倉單數量偏大的背景下白糖期貨2309合約相對更弱,而2401合約的不確定性較大,期價包含的天氣升水因素也在增加,并導致白糖2309-2401合約價差逐步縮小。
國投安信期貨白糖分析師黃維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國內外糖價高位振蕩。國外方面,7月上旬巴西中南部的生產數據依然偏空,甘蔗單產與制糖比處于高位,產糖量同比大幅增加。雖然出糖率同比略有降低,但是不影響增產的趨勢。從天氣預報來看,7月下旬巴西中南部的天氣以晴朗為主,預計產糖量將繼續維持高位。另外,今年巴西乙醇銷量較差,政府考慮提高汽油中乙醇的摻兌比例,對美糖價格構成潛在的利多,后續關注其政策變化。
“從供應的角度而言,目前巴西成為糖市供應的主要力量,而壓榨期天氣良好加上高糖價帶來的高制糖使得巴西中南部糖產量同比增加,緩解了二季度市場對供應緊張的擔憂。”申銀萬國期貨白糖分析師徐盛說,根據巴西甘蔗行業協會的數據,2023/2024榨季截至7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區累計入榨量為25825.1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3455.8萬噸增加了2369.3萬噸,同比增幅達10.10%;累計產糖量為1547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269.3萬噸增加277.7萬噸,同比增幅達21.88%。對此,各機構也不斷上調巴西中南部糖產量,比如糖貿易商Czarnikow將其2023年中南部糖產量預測上調50萬噸,至3820萬噸。而咨詢機構Datagro預測巴西中南部2023/2024榨季生產創紀錄的3910萬噸糖,同比大幅增長;經紀商Stonex預計2023/2024榨季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壓榨量為6.077億噸,較上一榨季增加11.1%;糖產量預計為383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3.9%。同時Stonex預計2023/2024榨季全球糖市場供應過剩30萬噸。
從需求的角度而言,今年全球經濟已經徹底擺脫新冠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而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加息邊際負面影響有所減小。因此,從宏觀層面來看,全球食糖需求有望保持相對旺盛局面。“對于國內市場而言,隨著國內放開進口,2022年進口持續虧損且虧損額度不斷加大,目前可以觀察到2022/2023榨季食糖進口有望不斷減少,疊加本榨季國內減產、消費恢復,后期國內糖供需將維持總體緊張的態勢。”徐盛說。
當前美糖的交易主線是什么?對此,黃維認為,是新榨季的減產預期。今年印度、泰國降雨偏少,進入雨季之后干旱情況也沒有得到明顯緩解。目前甘蔗處于關鍵生長期,缺水對生長產生較大影響。從遙感數據來看,植被指數處于歷史低位,預計單產會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由于減產預期較強,預計中長期美糖仍有較大上漲動力。
國內方面,鄭糖寬幅振蕩。“前期美糖快速下跌時進口窗口短暫打開,預計后期國內食糖進口量將有所增加。需求方面,今年糖廠銷量較好,但是市場反映終端需求一般。高價對需求產生一定抑制作用,市場走量有所減少。雖然需求進入旺季,但是短期內消費難以帶領糖價進一步上漲。”黃維說。
對于后市,徐盛認為,本榨季印度減產使得國際糖價維持在近幾年高位;同時市場也繼續關注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以及原油價格、巴西開榨和國內消費的變化;另外全球宏觀經濟變動、國內經濟政策、各國匯率波動也將對糖價產生影響。而本榨季國內制糖成本提高和產量偏低利多糖價。機構數據顯示,從季節性角度而言,三季度末全球與國內食糖的絕對庫存將處于低位。青黃不接下,歷史上10月糖價易漲難跌,因此當前投資者可以繼續逢低買入,而待年底北半球大規模開榨后則可以逐步逢高賣出。
“短期國內供需矛盾有所減弱,市場的交易邏輯逐漸轉向新榨季的產量預估。前期廣西、云南較為干旱,但是進入雨季后降雨量有所增加,干旱情況得到緩解,繼續關注甘蔗長勢。總的來看,由于印度、泰國減產預期較強,中長期看糖價仍有上漲空間。”黃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