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啦,那是不是馬上要涼爽起來啦?
立秋意味著暑去涼來、秋天開始,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但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讓我們一起聽聽專家給的小知識吧!
(資料圖)
醫學顧問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科
張曉天 主任醫師
黃正陽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即夏天陽氣外散的狀態逐漸內收,由陽盛逐漸變為陰盛。此時節養生,應順應這種自然變化,做一些自我調整。
飲食:滋陰潤燥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在飲食調養上,宜滋陰潤肺、養血潤燥。
初秋之時,天氣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熱,抵抗力下降,所以要注意對脾胃的保護。立秋過后,天氣依然炎熱,素有“秋老虎”之稱,不可過多貪涼。此外,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衣著:不宜過多立秋之后,暑熱未退,雖偶有涼風,早晚天氣涼爽,白天仍然炎熱異常,所以衣著不宜過多,要增加身體對天氣轉冷的適應能力。
起居:早睡早起《黃帝內經》中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秋季應早睡早起,保證夜間充足的睡眠,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
立秋過后,天氣將逐漸轉涼,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開空調,尤其夜間建議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精神:寧心舒暢立秋后,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秋季天干物燥,人們可能感到煩躁,情緒不太穩定,容易導致心理方面的疾病。要保持心情舒暢,預防自己進入抑郁的心理狀態。
養生提示立秋之后,天氣依然燥熱,養生要注重“養收”,不要違背秋季收斂之氣。中醫認為“秋養肺”,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氣逐漸變得干燥,秋燥易傷肺,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
因此,秋季養生要格外注意養肺,保護脾胃,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白蘿卜、蜂蜜、蓮藕、荸薺等;也可以用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銀耳等藥食兩用之品烹制藥膳。
綜合自:滬小康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