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范圍:只限于我國長江上游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深谷地帶,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
2、秦嶺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縣是佛坪,一般分布的縣是洋縣,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太白、寧陜、周至等。
3、岷山系除甘肅文縣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在四川主要分布的縣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縣,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縣,少量分布的縣有安縣、綿竹、彭縣、什邡和都江堰市。
5、邛崍山系主要分布的縣有寶興、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縣有大邑和蘆山,僅少量分布的縣有邛崍、崇慶、康定、瀘定等。
6、大小相嶺除洪雅和冕寧為一般分布縣外,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滎經、石棉、漢源、九龍等。
7、大小涼山除馬邊、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數量外,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甘洛、峨邊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馬國瑤,1988;胡錦矗,1985)。
8、 生境與習性 大熊貓棲長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故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
9、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洼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
10、這些地方土質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長良好,構成為一個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的優良食物基地。
11、生活習性: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棲生活,晝夜兼行。
12、巢域面積為3.9-6.4km2不定,個體之間巢域有重疊現象,雄體的巢域略大于雌體。
13、雌體大多數時間僅活動于30-40公頃的核域內,雌體間的核域不重疊(胡錦矗等,1985)。
14、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約50種竹類,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動物尸體。
15、日食量很大,每天還到泉水或溪流飲水。
16、性成熟期是6.5-7.5歲,多于4月發情。
17、一般于當年9月初在古樹洞巢內產仔,每胎多產1仔,偶爾也產2仔。
18、幼仔隨母體一歲半后才離開母體。
19、野外雌雄性比約為1:1(梁齊慧,1993;魏輔文,1994)。
相信通過大熊貓分布范圍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