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特大暴雨襲擊京津冀地區,多地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然而就在此時,由河南省審計廳發布的一份審計報告格外“扎眼”,讓2021年7月河南遭遇的歷史罕見特大暴雨重回公眾視線,引發了廣泛社會關注。
資料圖:2021年7月20日,鄭州市航海路東三環附近街道豎立起“危險”標識。新華社發(侯建勛 攝)
那場暴雨帶來的傷害,還歷歷在目。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20日鄭州市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害共造成河南超1478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98人,其中鄭州市380人;直接經濟損失逾1200億元,其中鄭州市409億元。
災害無情,人可有為。但就是這樣一場全國關注的洪災,近百億的災后重建資金管理竟出現了問題。根據河南省審計廳的《關于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后,兩年來近百億元災后重建資金的運用存在問題。部分災后恢復重建資金使用不合規、截留災后恢復重建資金、虛報項目開工完工、工程質量不達標、非受災項目違規獲取重建資金……相關數據觸目驚心,白紙黑字令人憤怒。
災后重建資金是國家和政府專項劃撥的資金,本應專款專用,用于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給予他們重新站起來的希望。換句話說,災后重建資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容不得一點差池。如果亂用或者沒有用在刀刃上,甚至把百姓的救命錢當成“唐僧肉”,無疑是對受災群眾的“二次傷害”,違背了黨紀國法和民生原則。這不僅影響資金的有效使用,傷害災區人民的權益,損害公共利益,更對災后重建進展和社會信任造成破壞,影響惡劣。
從審計報告來看,災后恢復重建資金使用不透明不規范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細思恐極。我們不禁要追問:部分資金流向了哪里?是否涉及違紀違法、貪污腐敗?何以如此膽大妄為?監管核查又在哪里?如果救災資金都能被如此糊弄,那些耗資巨大的項目又能否保障居民的安全?國家的錢,老百姓的錢,必須明明白白,必須徹查到底,給社會公眾一個清清楚楚的交代。對于發現的問題絕不姑息,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正視問題。切實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責任。河南近百億災后重建資金出問題,不僅是對河南的一次警示,也提醒了其他地區要加強對災后重建資金的監管,通過嚴格的制度約束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真正保障民生福祉。
(原標題《河南近百億災后重建資金出問題,是誰把百姓救命錢當“唐僧肉” | 特評》)
(作者: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