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8月13日電(記者李雙溪、王瑩)這個暑期,東北多地學校、社區挖掘公益性師資,利用研學基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社團活動,培養體育、藝術等興趣特長,同時開展社會實踐,開闊視野,增長見聞,給學生一個多彩暑假。
(資料圖)
社團活動學特長
帶球、傳球……早上7點半,在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富鋒鎮中心小學的操場上,學生們已經開始練習足球,這是學校在暑期托管中開展的足球社團。
足球隊里多是女生,大家踢得有模有樣。學校副校長劉紅玲說:“學校很早就成立了女足隊,聘請的都是專業的足球教練,前兩年又引入了一名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足球社團已成為學校的特色。”據介紹,該校的女足隊在今年的長春市第一屆運動會青少年組足球比賽中,獲得了U11組冠軍。
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渾河站東街道彩霞社區近日組織轄區中小學生開展“非遺時光、匠心傳承”泥塑手工活動,吸引轄區內30余名少年兒童參與。
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渾河站東街道彩霞社區暑期組織轄區學生開展泥塑手工活動。(受訪者供圖)
活動現場,沈陽市非遺傳承人于啟全向孩子們介紹了泥塑材料、制作方法等內容。隨后,孩子們拿起手中的材料和工具,發揮想象力,揉、搓、捏、盤,享受著藝術創作帶來的快樂。“假期能學到一門非遺手工,感覺特別充實。”11歲的王梓涵說。
公益師資用起來
暑期托管,教師從哪里來?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地通過挖掘社會資源,精選校外公益性培訓機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沈陽市于洪區為青少年在家門口開辦了“愛心小課堂”,提供紅色教育、文化傳承、體能健康、安全防范等暑期課程,受到廣大青少年及家長的歡迎。
于洪團區委綜合辦公室主任宋子瑩介紹,本次暑期活動的授課教師有周邊學校教師、社區居民、非遺傳承人等,團區委通過學校、社會等多渠道招納志愿者參與到暑期“愛心小課堂”中,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暑期“看護難”問題。
在長春市朝陽區明德小學,足球、籃球、古箏、尤克里里、3D打印等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副校長林可介紹,學校引入了9家教育培訓機構,“托管之初,一些家長抱著觀望的態度,后來聽到參與的學生說效果很好,第二周又有不少學生報名。”林可說。
社會實踐見世面
“感謝學校讓孩子在暑假期間,能夠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解決了我們雙職工沒有時間陪伴的問題。”這是長春市解放大路小學學生家長寫的一封感謝信。
近日,解放大路小學教師帶領學生走進長春農博園、長征郊野公園、偽滿皇宮博物院等處研學,學生們一邊聽講解,一邊記筆記。“全程由校領導和教師帶隊,所以家長特別放心。”學校副校長吳瑕說。
長春市解放大路小學學生在偽滿皇宮博物院進行研學活動。(受訪者供圖)
在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日新街道的暑期托管服務中,社會實踐活動很受孩子們歡迎。據街道辦事處主任潘斌介紹,每周三下午街道都會組織學生參加活動,比如到大連自然博物館、大連市規劃展覽館、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等處參觀。“通過社會實踐,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潘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