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家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政府計劃斥資1億英鎊(約合億美元)購買人工智能(AI)芯片,以期在全球算力競賽中趕上其他國家。
《每日電訊報》報道稱,蘇納克政府的官員們一直在與英偉達、AMD(超威半導體)、英特爾等芯片巨頭討論采購設備的事宜,以建立國家級的“人工智能研究資源”,進而實現蘇納克“讓英國成為AI領域領導者”的雄心。
這項工作由科學資助機構英國研究與創新(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牽頭,目前與英偉達的談判進入到了后期階段,這家算力“賣鏟人”有望向英國提供多達5,000枚圖形處理器(GPU)。
(資料圖)
據了解,英偉達H100是目前訓練大語言模型最需要的GPU,因為它對于大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都是速度最快的,通常也是推理方面性價比最高的。它可以應用于各種AI場景,如AI聊天機器人、推薦引擎、視覺AI、數據分析、高性能計算等。
上周有消息稱,沙特和阿聯酋正在“瘋狂下單”英偉達的AI芯片。知情人士透露,沙特已通過公共研究機構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購買了至少3000枚H100;阿聯酋也已經確保自己將獲得數千枚芯片。
1億英鎊規模被批“少得可憐”
今年3月,英國財政大臣亨特曾承諾投入10億英鎊(合13億美元)用于超級計算和AI研究。作為該戰略的一部分,英國政府希望花費約9億英鎊打造一臺“每秒百億億次”算力規模計算機,以構建自己的“BritGPT”。
一位知情官員告訴英國《衛報》,橫向對比來看,英國政府提供的1億英鎊相對于歐盟、美國同行來說太低了。另外,一些業內人士也擔憂英政府的行動“太少、太晚”。
美國投行高盛集團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提到,到2025年,AI投資在全球可能接近2000億美元,在美國可能接近1000億美元。相比英國政府承諾的13億美元,可以說的上是“九牛一毛”。
這一差距也同樣體現在與AI息息相關的半導體行業中。5月的時候,英國政府成立的科學、創新和技術部(DSIT)表示,英國將在2023-25年投資2億英鎊,未來十年將增加到10億英鎊,加強該國在半導體設計領域的地位。
與之相比,美國在《芯片與科學法案》中承諾向半導體制造和研究投入520億美元,這一數字就已經是英國的40倍之多;歐盟也在上月通過的歐版《芯片法案》中一口氣拿出了430億歐元,接近英國的37倍。
英國的優勢
不過,英國仍能吸引了不少科技公司入駐,OpenAI無疑是近期官宣“加盟”倫敦的公司中最具重量級的一家。OpenAI將倫敦設為國際前哨站的舉動,也讓更多人關注起倫敦。
OpenAI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稱,倫敦辦公室將專注提升研究和工程能力,這次擴張是一個吸引世界級人才并推動AGI(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和政策創新的機會。
6月12日,倫敦舉行了科技周活動。據參會人士稱,活動場館伊麗莎白二世會展中心門前大排長龍,與隔壁參觀威斯敏斯特宮的游客隊伍相映成趣。據稱,硅谷正在將目光投向倫敦,這也是科技周人潮洶涌的重要原因。
從基本面看,倫敦坐擁劍橋、牛津兩大世界頂級學府,人才儲備遠超其他歐洲城市,其AI和生物科技研究又處于世界前沿。另一方面,倫敦又是老牌金融中心,是該國擁有風投資金體量最大的城市。
除了這些硬件條件外,倫敦的崛起也離不開一些天時地利。硅谷雖然創業氛圍濃郁,但不斷走高的房價和生活成本,限制了很多企業落戶的想法。有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倫敦有超過1300家人工智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旗下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門Deepmind正是孕育于倫敦的一顆AI明珠。
(文章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