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在上海書展期間,楊浦區圖書館聯合上海通志館、學悅風詠書社共同舉辦“何以上?!毕盗兄v座第五講“卓別林的上海緣”,邀請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人湯惟杰主講。
作為全球化時代的視覺媒介和藝術呈現手段,電影在創生不久后就傳入中國,而上海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傳播地。卓別林的銀幕形象及其對中國影迷影響的建立,也終于上海這一“電影都市”有關。
講座中,湯惟杰從1897年5月22日上海放映的第一場電影,聊到1936年卓別林來滬,簡要介紹了電影的誕生,并以珍貴報刊資料為證,詳述了卓別林作品在上海上映和他本人來上海的故事,著重分析了卓別林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整場講座以圖文、影像結合的方式,為讀者解讀了卓別林這一重要的電影人物和文化符號,讀者們也就卓別林為什么比同時代其他喜劇演員影響力更長久、早期影片拍攝制作、卓別林電影后期為何被暫停播放等問題,與主講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
“卓別林的作品最早是1915年8月30日進入中國的,起初名為“啞波林”,有專家認為這就是卓別林的另一譯名。據歷史記載,卓別林曾兩次踏上過上海的土地。一次是1936年3月9日,離滬前他還參加了胡蝶的宴請,不久后,上海便上映了他的新片《摩登時代》。一次是兩個月后的5月12日,他曾因返程過境在上海短暫停留?!?/p>
卓別林電影的到來,對早期中國電影的發展有著不小的影響。在湯惟杰看來,首先,卓別林和其他早期喜劇明星一起,向中國電影人和電影觀眾展現了喜劇電影的魅力。第二,他塑造的悲喜劇性質的流浪漢形象,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引發了國人對社會問題的思考。第三,他由1910年代的滑稽喜劇(雜耍、鬧?。┫?0年代的悲喜劇情節電影的轉變,以及30年代以后向政治諷刺喜劇片的邁進,他對自己電影藝術不斷的拓展,都給予中國電影人和電影觀眾以新的啟示。
為便于讀者進一步走近卓別林的一生,湯惟杰還推薦了《回憶我的父親卓別林》《卓別林:我的全球之旅》《卓別林電影劇本選》等書。
據悉下一步,“何以上?!毕盗兄v座將繼續邀請上海文化資深研究專家學著參與進來,在宏大的歷史講述中展現上海的城市發展與海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