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280億元配股開始進入實操階段。11月15日晚,中信證券發布公告,公司本次A股配股申請獲得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16日,中信證券收報24.01元/股,收跌4.8%。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16日,年內已有17家券商通過再融資方式進行“補血”或發布相關預案,募資金額合計將超過1400億元。
今年2月26日,中信證券首次披露配股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公司計劃募資不超過280億元,其中不超過190億元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50億元用于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不超過30億元用于加強信息系統建設,不超過10億元補充其他營運資金。
8月16日,中信證券又對預案進行了修訂。相關公告顯示,第一大股東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已承諾將根據中信證券本次配股股權登記日收市后的持股數量,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本公司配股方案確定的可獲配股份。與此同時,公告指出,在配股完成后,公司股本數量和凈資產規模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而募集資金從投入到產生效益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公司利潤實現和股東回報仍主要依賴于公司的現有業務,從而導致短期內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今年以來,證券行業“補血”動作不斷,多家證券公司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進行資本金補充。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若同時考慮已完成的和在途的再融資預案,年內證券行業再融資金額已達到1453.31億元。
從已實施的增發項目看,截至11月16日,今年已有五家上市券商完成了定向增發,分別為東興證券、國聯證券、湘財股份、天風證券和浙商證券,預計募資金額合計為410億元。不過,實際金額則普遍縮水。Wind數據顯示,上述券商的實際募資金額(未扣除發行費用,下同)合計僅為223.04億元,募集率不到60%。其中,浙商證券預計募資100億元,而實際募資金額僅為28.05億元。
此外,截至11月16日,今年以來還有五家券商發布了定增預案,分別為國金證券、華創陽安、長城證券、國海證券和錦龍股份。目前,除華創陽安定增預案獲發審委審核通過外,其余預案均停留在股東大會通過階段。在募資金額方面,長城證券以100億元居首,五家券商合計預募資358.24億元。
配股方面,若以股權登記日為統計標準,年內有兩家券商已完成配股,分別為華安證券、紅塔證券,實際募資金額合計為119.03億元;而發布了配股預案的上市券商則有五家,分別為興業證券、東吳證券、財通證券、東方證券和中信證券,預計募資金額合計為753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以280億元的配股金額居首。除中信證券外,東吳證券的配股預案也已獲證監會批準,其余則停留在股東大會通過或董事會預案階段。
(記者 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