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4月18日刊發題為《如何防止全球糧食系統崩潰》的文章,作者是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學會全球糧食與農業問題研究員、“未來糧食系統”組織負責人厄瑟琳·卡曾。全文摘編如下: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世界擔心全球糧食系統崩潰。這場戰爭的確最終引發了一場糧食危機,導致饑餓問題加劇、食品價格飛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盡管去年(為解決糧食危機)做出了努力,但世界經濟論壇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仍將迫在眉睫的糧食供應危機列為今年全球頭號威脅之一。
形成這個預測的因素很多,比如預計烏克蘭今年糧食生產可能比去年更差,將減產多達3500萬噸至4000萬噸。烏克蘭去年的小麥是在戰爭爆發前種植的,但現在向烏克蘭農場提供種子和化肥等農用物資所需的物流可能比去年更加困難。
烏克蘭基輔經濟學院最近的研究表明,這場戰爭摧毀了價值超過66億美元的烏克蘭農業基礎設施。因地雷、彈藥污染以及為作戰深挖戰壕,烏克蘭大量耕地現在無法利用,嚴重影響該國農業產出。排雷和消除污染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耗資超過1000億美元。
2022年4月30日,在埃及米努夫省,農民在田中收獲小麥。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 攝)
與此同時,盡管農產品價格已經企穩,但全球糧食庫存依然吃緊。今年2月,美國農業部估計過去6個月全球小麥出口比前一年同期減少約37%。雖然澳大利亞等小麥生產大國的豐收對全球糧食庫存有所幫助,但其他國家(比如阿根廷)卻收成不佳。非洲國家陷入“怪圈”,當地沒有增加糧食產量以幫助穩定全球糧食系統,反而更加依賴人道主義糧食援助。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由于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和存在供應鏈缺口,糧食供應形勢將進一步惡化,預計全球糧食供應量將在2022-2023年度降至三年來的最低點。
根據“反饑餓行動”組織發布的《2023年反饑餓資金缺口報告》,通過聯合國人道主義系統,只有47%的反饑餓經費需求得到了各國政府、民營部門、非營利機構、基金會和慈善家的滿足。2022年,與反饑餓有關的請求僅有3%得到全額資助;35%的請求是在預定完成時間的一半或更長時間完成的,65%的請求甚至到了預定完成時間的一半仍沒有經費。
有經濟能力的政府和國際機構必須采取措施彌補這些差距。首先,必須繼續把向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其他人道主義響應方提供充足經費作為重中之重。個人、慈善基金會和民營部門必須加緊確保捐贈額超過去年水平。
其次,國際社會還需要確保世界有足夠的化肥,這對數十億小農戶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化肥價格上漲的滯后影響將對全球糧食生產造成打擊。為避免這種情況,國際社會應促進高效利用化肥并調整政府的政策和資源配置方向,更好地支持農民,以及增加化肥產量。此外,各國政府應該消除化肥的貿易壁壘。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化肥及其關鍵成分的所有主要出口國都應該能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出口這些產品。
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所有主要糧食出口國都需要能夠以合理價格向世界市場供應糧食。為此,《黑海谷物倡議》的延續是關鍵,因為它確保烏克蘭可以繼續大規模出口農產品,但它的未來是不確定的。自確立以來,這一倡議以有效期120天的間隔延長,最近一次有效期是3月18日到期,但俄羅斯這次只同意延長60天有效期。
全球糧食危機要求國際社會繼續并擴大在過去一年里協調一致的共同努力。現在不是把全球糧食缺乏保障的挑戰放到次要位置的時候。唯有保持政治意愿并堅持不懈地行動,加上多邊組織、各國政府和民營部門不斷增加經費和支持,才能確保世界在2023年不出現大范圍的饑餓和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