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注入法治力量 服務基層發展張家港探索新時代行政執法規范建設樣本
圖為張家港市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指導群眾通過自助機辦理業務。張家港市行政審批局供圖
□ 本報記者 丁國鋒 羅莎莎
【資料圖】
“這個視頻對在執法各個環節應注意哪些、怎么做、怎么說都有詳細解說,一看就明白,讓我們心里更有底了。”近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茅寧指著正在觀看的視頻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這是張家港市2022年在出臺多個文件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安全生產領域推出“教科書式執法”視頻,為執法工作提供直觀實用的操作指引。
近年來,張家港市始終堅持突出特色、強化創新、注重實效,深耕基層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率先探索編制縣域行政執法工作規范化標準,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為基層執法提供清晰、具體的實務操作指引,并探索建立“權責明確、設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執法運行機制。2022年,“創新探索新時代行政執法的張家港樣本”項目成功被評為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完善制度提升執法水平
“以前辦理案件時,在調查取證、陳述申辯復核、執法用語等方面缺少明確具體的要求,行政執法存在欠規范的情況。隨著全市行政執法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基層執法提供了有力保障,讓我們敢于執法、善于執法。”多年扎根執法一線的張家港市錦豐鎮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人錢國浩對全市基層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感觸頗深。
針對行政處罰證據規定層次不一、體系不全且較為分散等實際情況,2019年,張家港率先出臺《張家港市行政處罰證據管理指導規范(試行)》,對各類證據的收集、審查、認定和運用提出具體要求,為一線執法人員提供全面系統的證據規則指引。4年來,全市無一起行政處罰案件因證據問題而導致敗訴。
據了解,張家港以實用管用好用為導向,創新運用標準化、流程化原理方法,率先探索編制縣域行政執法工作規范化標準——《張家港市行政執法工作規范(行政處罰篇)》(以下簡稱《工作規范(行政處罰篇)》),為基層執法提供清晰、具體的實務操作指引,確保行為規范、程序正當、結果公正。
“《工作規范(行政處罰篇)》聚焦行政處罰法的新規定,融合了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以及行政執法人員管理等相關要求,輔以流程圖、主要文書格式等內容,細化執法流程,明確執法環節、步驟、要求,對基層執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張家港市司法局局長曹徐告訴記者。
近年來,通過不斷推進行政執法規范標準化建設,全市行政執法的復議訴訟糾錯率逐年下降,2022年行政執法實現訴訟零敗訴、復議零糾錯,全市行政執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柔性舉措服務暖企助企
行政執法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百姓,關系到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滿意度。張家港市將事后處罰向事前指導延伸,首創企業行政合規指導清單制度,聚焦高頻多發違法行為,編發應急、住建、市監、人社等21個重點領域319項合規事項,便于企業一目了然知曉“什么是違法、違了什么法、怎么不違法”。
同時,組建合規講師團,通過集中宣講、現場指導、個案解讀等形式擴大清單宣傳面,提高清單知曉度,受到企業廣泛好評。“我們始終堅持依法監管,通過實施預警監測、強化用工指導、開展誠信培育等,持續推動我市勞動關系和諧構建,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張家港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勞動監察大隊大隊長劉科偉告訴記者。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作為經濟綜合實力常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前三名的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市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連續4年位居全省縣域營商環境“第一方陣”,外商投資強勁,工商業基礎牢固,各類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2021年,信義光伏(蘇州)有限公司為滿足上千名員工就餐需求,需要建設一座上千平方米的食堂。得知消息后,張家港市市場監管局主動聯系企業,全過程參與企業食堂建設,并就食品安全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2022年7月,該工程提前一個月通過驗收。
“沒想到政府服務能如此靠前,你們的提前介入不僅優化了食堂的布局,讓工程更快推進完成,還督促后勤管理工作人員更加重視食品安全,降低風險隱患。”信義光伏(蘇州)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市場監管局的暖心服務連連稱贊。
近年來,張家港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率先探索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減少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同時,該市還將親商理念、柔性舉措融入涉企行政執法,嚴格執行“免罰輕罰”清單,累計辦理9800余件案件,減免罰款12000余萬元。其中,市稅務局實施“首違不罰”涉稅事項清單制度,積極推動柔性執法,給予市場主體自我糾錯、知錯就改的空間,2021年以來辦理“首違不罰”案件4238戶次。
科技賦能筑牢數字基座
前不久,張家港市南豐鎮綜合行政執法局兩名執法人員在轄區某建筑工地開展常規執法檢查時,全程通過佩戴的執法記錄儀進行現場拍攝,內容實時上傳至“區塊鏈電子證據系統”,且該內容的哈希指紋也同步上傳至“蘇州公證鏈”。當建筑工地負責人對執法檢查內容提出異議時,該局向張家港市公證處提出在線公證申請,公證處對音視頻資料進行了保全證據公證。面對執法人員出示的公證書,該負責人表示心服口服。
2021年,張家港市南豐鎮、錦豐鎮等相繼試點“區塊鏈+公證”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應用,以數字化、網絡化方式實現對執法音視頻的跟蹤記錄、實時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保證執法記錄過程的規范性、真實性。
“該應用為行政執法再添‘安全鎖’,構建起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的信任,有效防范執法風險,增強執法公信力。”張家港市公證處公證員蘇莉雅介紹,目前“區塊鏈+公證”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應用正逐步向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行政執法領域推廣。
這僅是張家港市用科技手段推動行政執法從“人管”向“智管”轉型升級的嘗試之一。2021年,市公安局創新推出“掌上行政速裁”App,12類適用一般程序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案件,平均每起交通違法行政案件可在15分鐘內辦結,辦案效率提升75%,24小時辦結率提升至80%以上,全局交通違法行政案件月辦結率達99%;2022年,市行政審批局推出AI智能審批系統,142個高頻許可事項實現AI智能導服,“個體工商戶注銷登記”等5個事項實現AI“秒批”。上線以來,平均月辦件量超過5000件。
建成全國首個縣域城市數字平臺,為全市執法信息系統提供融合通訊、AI、GIS、大數據等基礎能力;創新打造市鎮兩級一體化平臺體系,張家港市被列入全省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暨指揮中心建設試點;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35個部門1296項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多年來,張家港市在加快推進執法數字化上的探索嘗試從未止步,通過不斷推進科技賦能筑牢城市“數字底座”,構建智能高效執法平臺,為全市探索“數治智治”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手記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不斷提高行政執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是張家港市下大力氣攻堅克難,深入推進縣域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的著力點和落腳點。一系列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反饋,張家港市先后榮獲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生態環境部等頒發的20余項省部級以上榮譽,與不斷提升的行政執法水平脫不開關系。
如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方面延展,而讓法治成為張家港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建設的滿意度,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一流環境,為社會平安穩定筑牢厚實根基,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也將是新時代法治張家港建設不斷努力的方向。(丁國鋒 羅莎莎 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