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張璐君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等在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近紅外仿生熒光探針抗干擾檢測農藥殘留新技術。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生物傳感與生物電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2020級碩士研究生吳正浩為論文第一作者,郝振霞副研究員、陳紅平研究員和魯成銀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為近紅外仿生熒光探針及農藥速測作用機理。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供圖
膽堿酯酶抑制法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中具有廣譜、便捷、高通量、低成本等優點,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篩查的重要手段。然而,天然色素復雜多樣且存在于幾乎所有植物源性樣品中,極易對光學檢測造成干擾,因而開發一種通用、抗色素干擾的酶抑制檢測方法具有重要實用價值。
該研究根據天然色素光學背景特點,構建了一種能夠靶向響應乙酰膽堿酯酶活性的近紅外熒光探針,采用近紅外激發策略實現了不同植物色素共存下熒光響應信號的準確測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靈敏度高、可靠性好的農藥殘留抗干擾快速檢測方法。利用該探針,實現了對甜菜、胡蘿卜、藍莓、生菜等不同色系樣品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直接快速檢測;對樣品中敵敵畏的檢出限(5.0微克/千克)低于液質聯用等常規儀器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