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南都訊 記者林敏兒 通訊員蘇瑩瑩5月31日下午,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局長胡維衡主持召開了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動員會。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城中村治理較于之前的治理工作,增加了科技賦能項目——電動自行車及電池入戶監管。
該項目是專門針對城中村這一使用場景的定制優化方案,項目通過基礎改造安裝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智能監管系統,實現“追、蹤、查、管”的功能,有效管控居民將電動自行車及其充電電池推入電梯樓棟入戶停放、充電等情況,提高城中村綜合治理、信息化手段、監管水平及上級監管部門監管力度,建設“自適應、自進化”的智能城市。
據了解,該項目具有四大技術優勢:一是AI識別技術,通過算法對進樓入戶停放充電的自行車進行識別監管。二是RFID感應技術,通過RFID標簽感應識別電動自行車電池入戶充電。三是聲光告警,識別或感應到電池的情況下,立即發出紅色閃光燈及語音提示。四是協同處理技術,通過在線告警信息逐級上報分發,管理員負責現場處置反饋并形成閉環管理。
本次會議匯報了羅湖區嚇屋村等九個“城中村”綜合治理工程設計初步方案、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入戶監管建設方案等,與會人員針對匯報方案進行探討,并一致表態會大力支持本項目的實施。
此次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會議要求相關單位要加快項目的實施進度;明確各自的責任;加強協調協作,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綜合治理工作。
記者從深圳市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了解到,羅湖區下一步將加快推進羅湖區嚇屋村等九個“城中村”綜合治理工程,盡快開展消防、用電、弱電、交通等方面建設,在9個城中村約1383棟樓出入口處安裝RFID射頻群讀裝置,對超過11000輛電動自行車電池進樓入棟情況進行檢測及報警,完善城中村基礎設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