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劉子琪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止普通投資者,上市公司同樣存在強烈的理財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時代財經根據Choice數據梳理發現,2023年以來,已有過百家公司通過公告稱將購買理財產品,擬耗資金規模超過上百億元。僅1月31日當天,就有5家上市公司發出相關公告。
其中“最豪氣”的當屬九安醫療(002432.SZ),擬使用最高額度合計200億元進行委托理財和投資。此外,先導智能(300450.SZ)、贛鋒鋰業(002460.SZ)、金龍汽車(600686.SH)擬用于購買理財金額均超過50億元。
時代財經注意到,上述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包括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公募基金等。
2月3日,贛鋒鋰業相關人士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為了提高資金使用率,會購買一些短期時間內的理財,“這是公司經營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投資者:會不會影響分紅?
1月31日晚間,九安醫療公告稱,擬使用最高額度170億元進行委托理財、30億元證券投資。
九安醫療表示,本次委托理財與證券投資事項使用的資金為公司自有資金,不涉及募集資金及銀行信貸資金,該資金的使用不會造成公司的資金壓力,也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投資等行為帶來影響。
根據業績預告,2022年九安醫療預計實現凈利潤165億元至175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715.90%至1825.95%。
由此看來,九安醫療本次擬耗資進行委托理財的最高額度與上年凈利潤不相上下。
對此,有投資者2月2日在互動平臺上提出“會不會影響分紅”的質疑。九安醫療則回復稱,上述金額為每項擬投資的最高額度,不代表實際投資金額,且資金可以在額度內滾動循環使用,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亦不會影響公司利潤分配決策。
時代財經查閱財報發現,2021年九安醫療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7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約為3.19億元(含稅)。而截至2021年末,該公司未分配利潤為9.78億元。
1月31日,金龍汽車也發布相關公告,稱擬用暫時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短期委托理財,余額上限不超過53.5億元,投資類型主要是固定收益式或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金龍汽車2022年業績為預虧。公司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凈利潤虧損約4.39億元。
2月3日,金龍汽車證券部相關人士回復時代財經稱,“(金額)是累計加起來的。比如說一天一百(萬),有時投資時間較短,可能只有一兩天(就會贖回)。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錢來進行理財投資。”
當問及投資理財所帶來的收益,上述人士則表示,“因為投入時間通常都很短,所以跟存活期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金龍汽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貨幣資金僅有47.01億元,遠遠低于其本次擬用于理財的最高金額。
除此之外,時代財經梳理發現,先導智能、贛鋒鋰業、康弘藥業(002773.SZ)、慈文傳媒(002343.SZ)等多家公司近日均公告開展理財業務事宜。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時代財經整理
前述公司擬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合計約為380億元。大部分公司對于此舉的表述是,為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以增加公司收益,爭取實現公司和股東收益最大化。
2月3日,贛鋒鋰業相關負責人也對時代財經表示,主要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率,從而會購買一些短期時間內的理財,“這是公司經營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時代財經注意到,除購買理財外,贛鋒鋰業1月20日的公告中還提及,公司及子公司擬用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含)15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
2月3日,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稱,上市公司熱衷于購買理財產品,主要是為了提升資金收益和避免資金閑置的損失。
職業投資人程宇則向時代財經表示,“去買理財而非存款,說明現在銀行開出的存款利率可能偏低,無法覆蓋公司的現金成本,或無法達到公司的投資要求。”
曾有公司巨額虧損
不過,近幾年上市公司因熱衷理財導致虧損的案例比比皆是。
廣為人知的有云南白藥(000538.SZ),2021年因投資股票基金形成巨額虧損近20億;此外上峰水泥(000672.SZ)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9.2億元至10.3億元,不過扣非凈利潤因證券投資虧損約1.2億。
截圖自云南白藥2021年財報
截圖自上峰水泥2022年業績預告
1月10日,眾興菌業(002772.SZ)公告稱,其在2021年5月6日斥資1億元購買的私募基金產品,截至2022年底,該基金凈資產僅剩6556.25萬元。由此計算,虧損幅度高達34%。
柏文喜向時代財經表示,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的劣勢在于其投資額較大,且往往存在或明或暗的關聯交易,反而推高了企業投資風險。
程宇則稱,“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是,自身并沒有強烈的資本開支需求,那么更需要警惕高投資收益背后的融資成本,更注重投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