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自主品牌起步階段,礙于技術所限,所以拆解并仿制了部分合資品牌車型,但進入電動時代后,這種情況居然有逆轉趨勢。
日本構建的汽車帝國,在進入電動時代后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不光電動車本身產品力不夠,而且豐田還總想讓大家繼續回到豐田更有競爭優勢的燃油車時代。
日本電動車的現實情況,讓日本最大出版社日經BP有些看不下去,隨即購買一臺比亞迪海豹(參數|詢價),并對車輛進行了詳細拆解,這家出版社將拆解研究結果整理之后編撰成書,對外售賣,同時附贈一張拆解視頻合集DVD光盤。
這本書的價格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堪稱天價,每本8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但這本書并不是面向普通消費群體,而是針對企業或業內人士。
因海豹目前并沒有在日本上市,所以日本拆解的海豹大概率是國內版本。這家出版社拆解了海豹的電機、電控以及電池,并對這些核心部件進行詳細全面的解讀,與此同時還將車輛車身、內飾、電子設備甚至后視鏡都拿出來單獨拆解,并分章節進行詳細講解。不知道為什么,這種嚴謹細心的拆解態度搞得人有點發怵。畢竟日本工業能力極強,海豹機械部分被拆解后想要仿造,其實相對容易,但對電動車來說,電控往往是一輛車的精神內核。
拆解完之后,日經BP高級研究員表示“比亞迪最新平臺配置整合了高壓系統、電動車駕駛控制相關功能的動力單元,以及將電池組作為車體結構的CTB技術,這些都不容錯過”
其實海豹并非這家出版社首次拆解的電動車型,在此之前,他們還拆解了大眾ID.3(參數|詢價),Model3/S、聆風等車型。
本次拆解,無疑是對比亞迪技術的正面肯定。今年一月,比亞迪正式進入日本市場,一季度,比亞迪在日本累計售出252輛純電車型。乍一看這個銷量并不出彩;但比比亞迪更早進入日本市場的現代汽車,一季度也僅賣出152輛汽車;特斯拉在2021年,平均每季度賣出1000多臺電動車。
從這些數據能夠看出,日本其實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對外來品牌也不是非常感冒,所以想要在這片市場扎根,難度不小。但比亞迪既然選擇了這片市場,且日本出版社專門拆解海豹并出書,這說明比亞迪在這片市場仍具備一定競爭優勢。接下來,就看比亞迪如何保持技術升級,讓自己的電動汽車在海外持續保持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