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非洲加納東夸奧庫東索的工地上,一群扛著AK47的恐怖分子,正在到處尋找著什么。
突然,他們聽到當地的居民透露,就在不遠處的草叢里,藏著幾名中國人。
于是,恐怖分子直接扛起槍,毫不留情地對著草叢進行了半個小時的瘋狂掃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時間,撕心裂肺的喊叫聲此起彼伏,藏在草叢里的幾名中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
其中一人甚至被打了十幾槍,當場喪命。
這并不是電影里的場景,而是發生在現實里的恐怖事件。
一切的源頭,都來自于兩個字——淘金。
十幾年前,一群廣西上林縣人遠渡重洋,來到了加納這個非洲小國,組成了“上林商幫”。
他們拿生命和血汗去淘金,只為實現一夜暴富的美夢。
結果,因為一系列的變故發生,加納從天堂變為地獄,而他們的淘金夢也徹底被粉碎。
甚至,還有人永遠地留在了這里,再也無法回去。
那么這中間究竟發生過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上林人的淘金史
19世紀中期,太平洋東岸的美國加利福尼亞曾掀起了一陣轟轟烈烈的“淘金熱”。
當時為了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企業停止了運轉,海員拋棄了船只,農民不再墾荒。
他們的目標就只有一個——開采黃金。
百年之后,這陣“淘金風”也吹到了中國。
1980年,國家放開了私人采金的政策,各地的采金活動便開始活躍了起來。
其中位于廣西偏遠地區的上林縣發展得最為火熱,因為這里的砂金含量特別豐富。
實際上,早在唐代時期,上林縣的黃金就一直是皇家的貢品,后來到了清朝年間以及民國時期,黃金開采活動依舊興盛。
最開始,當地人采用的是最傳統的手工方法,用桶將沙子提上來,接著再用水沖,用手篩簸箕。
這樣雖然能開采出來一點,卻費力又費時。
直到后來,有人從廣東帶回了一臺砂泵,極大地提高了淘金的效率,上林縣的百姓們終于快速實現了成為有錢人的夢想。
只不過,隨著開采的時間久了,金礦也幾乎被掏空,于是當地人又將目光投向了東北。
據說這里的金礦不用篩,直接都可以撿到杯子里。
出于對金子的渴望,上林縣的男人們開始大批大批地朝著北方開進。
當時不論是已經年過六旬的老人,還是正在上學的學生,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坐著火車離開了家鄉。
來到東北之后,他們每天不辭辛苦在大興安嶺和黑河等礦區開采黃金,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其中。
結果也不負他們所望,金子換來了大把的鈔票,上林縣人也再次成了“有錢人”的代名詞。
時間進入21世紀初,東北地區的金礦再次面臨了同樣的問題,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水流污染。
國家立即出臺相關政策,加強管控金礦開采,于是上林縣人不得不離開這片寶地,回到自己的家鄉。
但也許是骨子里就對“淘金”有執念,不愿放棄開采黃金的上林縣人,再次換了新的目標。
這次,地點是在非洲西部的小國加納。
這個國家一直有著“黃金海岸”的美稱,境內已經探明的黃金儲量達到了985噸,占據了世界總量的3%。
很早以前就有中國人前去“探索”過,而他們留在國內的傳說也非常具有誘惑力。
像是在上林縣就曾流傳著一個經典故事:有位老鄉曾經帶著五百萬的身家去了加納,僅僅過了三年之后,他的財富就翻了好幾番,達到了將近一個億。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多去加納淘金的人娶了當地的黑人媳婦,甚至在家鄉買了大別墅。
金子和錢的誘惑力是巨大的,它也在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上林縣人,不惜穿越海洋,也要拖家帶口奔赴加納。
上林人在非洲
對于加納這塊寶地上的重要礦區,英美一些國家早就已經圈走,剩下得就只有儲藏在河灘邊的砂金。
因為沒有專業的機器,當地人就只能用最笨拙的方法,靠人力挖坑搬料。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上林人的到來。
他們使用獨創的砂泵技術,向當地人展示了什么叫做“效率”,很快就受到了歡迎。
只不過,在別人的地盤上采黃金可不是什么小事。
加納政府雖說允許本國民眾小規模的采礦,但為了保證本國的資源不再落入別國的手中,他們早在2006年就頒布了法令:不能把開采許可證給外國人,也不能雇傭外國籍員工。
起初,秉持著加納政府的法令,到達這里的上林人,只是負責給他們提供機器設備,或者是傳授技術。
但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
后來,有人想出想到跟礦主達成合作,承包他們手中的礦區,獲利之后,礦主就可以拿抽成。
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也給上林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收益。
他們帶著以往積累的資金,在這里投資了上千條生產線,一般每個工地就配兩臺價值百萬的挖掘機。
一天下來,平均最多能產出500克黃金。
按照當時的國際金價,如果一克黃金價值能有280塊,那么他們賺到手里的錢可想而知。
毫無疑問,淘金是一個能獲得暴利的行業,而短短幾年,很多上林人就成為了擁有億萬身家的富豪。
有了錢自然會推動消費,他們經常出現在加納的各個城市的賭場、星級餐廳等場所,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
同時,他們也會通過一些渠道,把錢源源不斷地匯到國內,接著再招收更多有淘金夢的人來到加納,加入各個礦點工作。
上林人對于采金的執著,讓他們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但他們吃過的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曾經為了更加方便監督礦區,他們經常需要住在鐵板搭建的工棚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
因為開采礦區會污染周圍的水資源,他們也要經常注意飲用水的干凈衛生。
另外,因為長期的住在山區,免不了要被這里的蚊蟲叮咬,一旦患上瘧疾就會危及性命。
加納的醫療條件本來就差,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最嚴重的后果就是死亡。
當然,就算以上的所有情況都不會發生,上林人的處境依舊很危險。
畢竟有利益糾葛就會有沖突,甚至是招來嫉妒。
上林人靠著在礦區開采黃金獲得了巨額的利潤,而這些被當地的一些地痞和警察看在眼里,必然是要敲詐一波。
為了少生事端,上林人多半是拿錢消災,但這樣換來的結果,就是對方變本加厲地敲詐。
如果有人不幸遇上了搶劫,很可能就會面臨兩種情況,交錢或者是被殺。
也有兩種情況都出現的,曾經一位上林人就被搶劫者拿著AK47打了整整27槍,送到醫院沒能搶救回來。
除了這些,上林人還需要處理跟當地人在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
所以,他們的確是在拿性命掙自己的明天。
幸運的可以成為千萬甚至億萬富翁,不幸的就把命丟在異國他鄉。
逃離加納
曾經為了能在加納順利“淘金”,上林人跟本地礦主達成了合作,但雙方并沒有簽訂正式的合同。
也就是說,沒有法律約束,他們就一直是非法淘金者。
不巧的是,從2011年開始,原本采取默許態度的加納政府,突然開始加大了對于非法淘金者的打擊。
這下,上林人的處境也比以往更加艱難。
當初來加納淘金的時候,他們大部分辦理的都是旅游簽證,所以每次時間到了之后,滯留在此地的情況也多有發生。
最開始,當地移民局的工作人員還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拿點錢就可以息事寧人。
但是自從政府下達了嚴令,不少采金者都被抓進了監獄,而他們能出來的條件就是交錢。
贖金也不低,最高得有1萬美元。
到了2012年,隨著加納境內的局勢愈加緊張,正陷入選舉風波的總統馬哈馬,再次加大了對于非法淘金者的打擊力度。
加上當時還有本地媒體故意大肆渲染中國采金者破壞污染環境,克扣工人工資等等。
于是,雙方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從5月份開始,搶劫、槍戰事件也比以往更多。
而在加納政府的命令下,軍隊也開始毫無顧忌的強行沖進中國人開辦的餐廳和超市,在里面瘋狂的打砸搶燒。
更有甚者,他們還闖進了中國采金者的礦區,將價值百萬的機器拉走或者毀掉,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當時,很多中國采金者為了保命,紛紛躲進山林里,他們不敢出現在大街上,否則只能束手就擒。
至于那些沒來得及逃跑,或者是沒有抵抗能力的中國公民,除了被搶走錢,還要被關進監獄。
監獄的條件很差,吃的喝的都沒有,幾百號人關在一起,一旦患上瘧疾,根本得不到治療。
隨著事件發酵的越來越嚴重,很快,中國駐加大使館也迅速出面與加納政府商議,希望能用兩個月的時間撤離設備回填礦坑。
萬萬讓人沒想到的是,加納政府不僅將時間縮短為了兩周,還公然違反約定,在第三天就開始讓軍警去搞破壞。
2013年,加納政府再次下達最后的期限,要求所有非法采金者立即出境。
外交部門和中國大使館再次與其斡旋,最終放出了被捕的一百多名采金人員。
而為了盡快擺脫這樣一個如“地獄”一般的地方,剛剛獲得自由沒多久,他們就在中國政府的安排下坐上飛機,踏上了回鄉的路。
這一系列的事件,在中國乃至國際上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那些原本想要再去加納“淘金”賺錢的人,也只能打消念頭,選擇其他的謀生方法。
不過對于上林縣人來說,事情到這里還遠未結束。
畢竟,“淘金”是他們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并不會輕易地就放棄。
他們或許會把目標換成其他的國家,例如剛果、南非或者喀麥隆等等。
也或許,他們會再回到加納。
事實也的確如此,風波過后,上林的采金者再次回到了非洲,開啟了新一輪的淘金之旅。
而那些曾經留下不少災難記憶的加納礦區,也依然能看到中國人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