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又被稱為“毒月”,氣溫升高,天氣暑熱,五毒為害,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人體容易生病。
“端午這一天人們在門上掛艾草和菖蒲、喝雄黃酒、佩戴香囊等習俗都有避瘟祛邪、祈求安康之意。”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制劑室主任林佳主任藥師介紹,香囊多采用氣味芳香、開竅醒神之類的中藥經過配比而成,有芳香辟穢、避瘟祛邪的作用。
預防感冒,鎮靜安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香囊在我國已有幾千年使用歷史,作為文化載體沿用至今,有祈求平安、納福之意。”廣東省技術能手、中藥材鑒評大師顧熾源介紹,早在《禮記·內則》中就有香囊雛形的記載,歷經多年。
香囊的制作一般選用氣味芳香,開竅醒神之類的中藥經過配比而成,有很好的芳香辟穢、避瘟祛邪的作用,尤其在瘟疫肆虐的古代備受推崇。
“佩戴香囊,可以起到預防感冒、流感的作用。”顧熾源介紹,香囊中所含藥物揮發性成分在空氣中揮發時,對空氣中的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些揮發性成分被吸入時,對存在呼吸道中的病毒和細菌起到一定程度的殺滅作用,同時也能刺激人體呼吸道黏膜產生促進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A,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此外,香囊中朱砂、檀香類藥物有開竅化痰、醒神益智、養心助眠的作用,能除煩解郁,使佩戴者心情愉悅,從而改善睡眠、緩解焦慮。體虛易感、焦慮失眠的人群均可使用。
據了解,制作香囊的藥材主要包括芳香化濕類、芳香疏散類、芳香理氣類、開竅醒神類等。
艾葉、薄荷、辛夷、白芷、廣藿香、沉香、雄黃、朱砂等很多我們熟知的藥物都是香囊里的“常駐嘉賓”。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會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所處的不同時節來進行香囊制作。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常用艾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常用薄荷;芳香化濁、和中止嘔,廣藿香是‘能手’。”顧熾源說道:“不僅如此,香囊中還可置入雄黃、朱砂等不具有芳香性的藥物,讓佩戴者神有所舍,精神自養。”
這些香囊適合端午佩戴
據悉,香囊可以隨身攜帶,也可以掛在門口或房間,或者放置在車內。安神助眠類香囊可放于床頭柜上,睡前可聞嗅。
“值得一提的是,香囊雖好,但制作香囊的藥物大多具有芳香走竄之性,孕婦禁止使用。”顧熾源提醒,香囊藥效一般能持續一個月左右,當氣味變弱時需更換其內囊,使用時注意防水防潮及防霉防蛀。“最重要的是,香囊作為特殊的外用劑型,其內含物禁止內服。”
顧熾源推薦三個香囊供街坊鄰居參考、佩戴:
【配方一】
組成:艾葉6克、廣藿香6克、薄荷6克、石菖蒲6克、冰片2克、朱砂粉2克。
制法:1.艾葉搗成艾絨。2.廣藿香、薄荷、石菖蒲粉碎成最粗粉。3.將艾絨與藥材最粗粉和冰片、朱砂粉一起混合,用布袋或茶葉紙包裝好。
作用:芳香辟穢,避瘟祛邪。
【配方二】
組成:沉香5克、檀香5克、石菖蒲3克、蒼術3克、朱砂粉2克。
制法:1.除朱砂粉外,其余四味藥粉碎成最粗粉。2.將藥材最粗粉和朱砂粉一起混合,用布袋或茶葉紙包裝好。
作用:鎮靜安神,養心助眠。
【配方三】
組成:艾葉5克、蒼術5克、紫蘇葉5克、香薷5克、薄荷5克、厚樸5克、石菖蒲5克、草果5克。
制法:1.將上述八味,粉碎成最粗粉,混合。2.將藥材最粗粉用布袋或茶葉紙包裝好。
作用:芳香避瘟,預防流感。
文/羊城晚報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王雯玉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秦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