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女排世界聯賽暴露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李盈瑩對角主攻王云蕗,前排卡輪嚴重,進攻不下球;第二,全隊攔網成最大漏洞,我們在攔網上還不如身高1米70左右的泰國女排。之前,顏妮、徐云麗兩位副攻被稱為“南北長城”,現在女排的攔網幾乎就是門戶大開的局面了。
主攻攔網下降一個檔次,打強隊全部被借手得分,袁心玥空有高度移動攔網水平差
發球、進攻、攔網是排球的三大得分手段,從今年世界聯賽來看,我們發球的攻擊性還不錯,訓練中肯定是重點加強了發球訓練,不過發球失誤可是明顯增多。進攻環節,副攻王媛媛進攻的速度、力量明顯增長,她在副攻位置已經成為第一得分點。李盈瑩、龔翔宇現在只接三輪一傳的情況下,靠網長拉開搶速度下手,扣球成功率也不錯。王云蕗限于個人能力問題,進攻環節要想有大的進步,已經不太可能的。三大得分手段里,攔網是中國女排現在暴露出來的最大問題。限制巴西、日本這種速度偏快的球隊,蔡斌在賽前做了認真研究,就是發她們的主攻,利用發球帶動攔防,效果還算不錯。
可是對陣意大利、波蘭這種有高度,又有強攻硬砸能力的球隊,我們在攔防上就漏洞百出了。第一站比賽結束后,中國女排在攔網環節,局均撐起1.37,攔網撐起41,排在所有球隊的倒數第一,反而是身高偏矮的泰國女排,以局均撐起3.79,攔網撐起110,高居第一位。那么,為什么身材更為高大的中國女排,就是攔不到球呢?這里邊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閱讀比賽能力差。攔網首先是要判斷,要有取舍,沒有取舍的話,你攔網從這一端跑到那一端去攔,是完全來不及的。顏妮、徐云麗兩位老將,對于二傳的傳球意圖和主要進攻人,判斷非常準確,不會跟著對方僅作為掩護的副攻起跳。也就是說,二傳根本晃不掉顏、徐二人的攔網。
相反,王媛媛、袁心玥、楊涵玉這些人只是在國內聯賽中攔網最佳,對于熟悉的國內選手她們還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中國女排一直是靠集訓來打比賽,不像歐美球員好樣穿插于各個俱樂部打球,對于歐美一些球員的進攻線路都判斷不是很準,現場閱讀比賽的能力差,你不知道攔誰,攔她哪條線,怎么可能攔得到?第二,起跳時機和手型把握不好。中國女排攔網不缺高度,我們的球員大部分都在1米90以上,甚至隊友們都說袁心玥站著都能攔網。那么為什么還攔不到呢?一個是并攔效果差,高大球員腳下移動緩慢,跑過去與主攻或接應并攔時,我們兩個攔網人的手并沒并齊,對方可以打中線來穿過我們的攔網。
另外,顏妮、徐云麗起跳時機把握非常好,手型也非常硬,很難造成破壞性攔網。袁心玥、楊涵玉、王媛媛這些人,定點攔網還勉強可以,移動攔網腳下的跑動能力、起跳時機、攔網手型跟顏妮就相差太遠了。顏妮從4號位攔完主攻后,能迅速移動到2號位再接著攔對方的接應,通過這么長距離的移動,起跳時機、手型依然把握很準。這是我們現在目前幾位副攻遠遠做不到的。泰國、巴西這些球員,比我們身高要矮,然后她們并不是直接攔死對手,而是有效撐起非常多。我們的副攻、主攻和接應起跳時間太早,總是容易被借手平打得分;要么就是移動過去太慢,形成一個半人的攔網。
袁心玥已經27歲,攔網不太可能有大的突破,攔網需要天賦,顏妮早期以攔網聞名
攔網這項技術其實跟一傳一樣,還是需要一些天賦的,并不是完全靠勤學苦練就可以達到世界水平。袁心玥被顏妮、徐云麗帶過,被郎平和蔡斌教過,以她的身高現在這個攔網水平,依然是沒有太大的提高。相反,波蘭女排身高超2米的副攻,在對陣美國女排時,就能在網口上有效遏制美國隊主攻、接應的進攻火力。像王一梅、劉晏含在職業生涯的末期,她們的一傳感覺仍然不是很好,一傳也沒有太大的進步。袁心玥已經27歲了,要想在30歲之前攔網上有所開竅的話,基本上不可能了。
其實這里的攔網,主要還是指的移動攔網。除了副攻攔網現在是門戶大開之外,我們主攻的攔網也是明顯下降的。之前,郎平用朱婷來攔埃格努,張常寧的攔網高度也很可觀。現在仲慧、杜清清、王云蕗這些主攻的攔網,跟朱婷、張常寧根本沒法比。應該說,中國女排現在退步最大的一個環節,就是攔網。顏妮、徐云麗之后再出現一位“網上長城”,目前來看短時間內是不太現實的。
大家如何看待中國女排在第一站結束后,攔網排在所有球隊倒數第一,為什么身高如此有優勢的我們,在攔網上表現卻是最差的呢?袁心玥還能成為中國女排網上的新長城嗎?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