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經常有這樣一句調侃,上證指數“永遠年輕,永遠3000點”,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接下來,咱們一起看看吧。
(資料圖)
上證指數為什么一直在3000點左右?
(1)上證指數樣本不全面
上證指數不包括深圳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企業,因此無法客觀描述中國整體上市公司情況。
(2)新股稀釋上證指數走勢
在2020年上證指數的編制方案修訂之前,“新股上市的第11個交易日開始被記入指數”。由于A股有著很強的打新傳統,上市的第11個交易日可能是較多上市公司的價格高點,則導致新股被納入上證指數后會逐漸下跌,從而拖累上證指數的走勢。有鑒于此,上證指數在2020年進行了改革,“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于上市滿三個月后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于上市滿一年后計入指數”,這樣的負面影響將逐漸消失,但2020年之前指數仍受到拖累,而已發行股份在上證指數的占比會隨新納入股份數量的增加而減少,在新股不斷發行的情形下,場內的股份即使市值有上漲,也會被新發行股票稀釋權重。
(3)過去退市制度不嚴謹
從上證指數編制公式看,分子部分是樣本總市值。在2020年6月以前,上證指數基本是全樣本納入,而過去退市制度不嚴謹,因此優秀公司市值上漲的幅度(即對指數的收益貢獻)被業績差的公司的市值下跌抵消了,所以也是造成指數不動的原因之一。
(4)上證指數:未包含股息和股息再投資帶來的收益
上證指數是價格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當發生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由于上證指數的平均股息率在1%-3%左右,長期的復利效果影響下仍不容忽視。股票的實際收益會高于指數每年的表觀漲幅。
(5)金融與傳統行業指數權重過高
上證指數的前十成分股的權重總和為20.47%,而前十成分股的組成為:4家銀行、2家保險、3家能源和貴州茅臺。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由于高杠桿特性使得其對經濟下行的抵抗性較弱,所以市場給其估值較低;能源股屬于傳統行業,成長空間較低,這兩者導致了上證指數長期估值較低且走勢疲弱。而與上證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的行業分布較為均衡。
綜上所述,考慮上證指數編制存在局限,因此嚴重低估了中國股市長期持續上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