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步提高,日常養生保健也愈發受到重視,在夏季,“三伏貼”無疑是最時髦的養生方式了,“三伏貼”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貼”。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跟著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生一起揭秘冬病夏治,科學防病,不做盲目“跟貼”人。
(資料圖)
近日,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有序排隊等候穴位貼敷。醫生向記者介紹,“三伏貼”適合陽虛或者氣虛體質的人。陽虛或氣虛體質的人,因為自身陽氣不足,通常更易惡風怕冷,屬于虛寒體質,易感冒。而濕熱體質的人,本身就內熱很重,如果還貼熱性較強的“三伏貼”就等于“火上澆油”。
什么是三伏?
俗語有云:“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按我國陰歷(農歷)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因此,大多數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如何在三伏天養生呢?
三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
至于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藥,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的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中藥艾灸,藥物此時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伏貼是什么?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主要形式,將辛溫發散的中藥粉調成膏、丹、丸、餅、泥等劑型,在三伏天貼敷于與病情相應的穴位,達到防病祛病的功效。
冬病夏治是什么,與“三伏貼”有什么關系?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者在冬季加重的虛寒性疾病,包括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腹瀉、關節冷痛等一系列慢性疾患。
“夏治”指夏天炎熱時(主要是三伏天)適當地內服中藥并結合“三伏貼”等其他外治法,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因此,“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
三伏貼和三伏體質灸都適合哪些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咳喘、易感冒、過敏性鼻炎、體質偏虛等人群。
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腹瀉、腹痛、消化不良、虛寒性胃病、慢性胃腸炎、形體消瘦、肢體乏力等人群。
風濕痹病:筋骨疼痛、風濕疼痛、關節疼痛、肩周炎、頸腰部疼痛等體寒虛癥人群。
婦科疾病:患有婦科系統疾病的人群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癥、腰膝寒冷、小腹冷痛等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各種亞健康癥狀,調理偏頗體質。
小兒保健:適用于兩歲以上兒童,小兒遺尿,厭食,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復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下降等都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的。
2023三伏貼的時間表
伏前加強時間:
2023年7月1日-7月10日
初伏貼時間:
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貼時間:
2023年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加強時間:
2023年7月31日-8月9日
末伏貼時間:
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醫生提醒廣大群眾,“三伏貼”貼敷期間忌吃冷食冷飲,忌煙酒、油膩食物。同時,“三伏貼”不是“萬能貼”,貼敷須對癥。如不確知是否適用“三伏貼”,務必到正規醫療機構咨詢醫生,切勿盲目跟風。
通訊員:王華
來源:黑龍江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