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IPO之前,重慶三峽銀行的基本盤還不穩。
文/機構投資家 程意
日前,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三峽銀行”)公告稱,該行董事會日前收到董事翁振杰、劉勤勤、竇仁政、王曉巖、崔進才的辭職報告。因工作變動,5人辭去在董事會中的全部職務。
(相關資料圖)
其中,翁振杰與竇仁政分別為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信托”)的董事長和總裁,劉勤勤為重慶信托董事。
《機構投資家》分析,此次該行董事密集辭職,或與此前的引戰有關。據悉,重慶信托原為重慶三峽銀行控股股東,但在今年3月該行引入了4家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而重慶信托則退出股東行列,故相關高管也隨之退出。
另外,因此次引戰,重慶三峽銀行在滬深交易所主板在審企業名單中“缺席”,該行的A股上市計劃也被暫緩。未來,隨著引戰的完成,重慶三峽銀行的IPO計劃又將如何推進呢?
5名董事集體辭職
7月5日,重慶三峽銀行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變動,該行董事翁振杰、劉勤勤、竇仁政、王曉巖、崔進才5人辭去了在董事會中的全部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翁振杰和竇仁政為重慶信托高管,其中翁振杰系重慶信托董事長,竇仁政為重慶信托總裁。另外,劉勤勤為重慶信托董事,并擔任重慶信托控股股東同方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據悉,重慶信托原為重慶三峽銀行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28.996%。但待今年完成大規模“引戰”后,重慶信托將退出重慶三峽銀行股東行列,因此此次董事密集辭職或與該行股權變更有關。
在今年3月28日,重慶三峽銀行便舉行了戰略投資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城投集團”)、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高速集團”)、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發投公司”)、重慶市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地產集團”)4家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重慶三峽銀行。
次月,重慶三峽銀行“引戰”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重慶銀保監局已批復同意相關受讓事項。
具體來看,同意重慶城投集團受讓重慶信托持有的該行11.15億股,同意重慶高速集團受讓中國希格瑪有限公司、重慶東華翰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景誠實業有限公司持有的該行合計8.31億股,同意重慶發投公司受讓重慶國投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重慶涌瑞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銀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紫鈞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該行合計約7.36億股,同意重慶市地產集團受讓重慶信托持有的該行約5億股。
待受讓完成后,重慶城投集團、重慶高速集團、重慶發投公司、重慶市地產集團將分別持有重慶三峽銀行約20%、17.375%、13.195%、8.996%股權,分別位居該行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大股東。同時,原第一大股東重慶信托不再持有該行股份。
IPO未申請“平移”
此番,重慶三峽銀行引入戰投,也被視為該行調整上市計劃的表現。
今年2月17日,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意味著經過四年在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試點后,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
3月,東莞銀行、廣州南海農商行等10家銀行均完成主板IPO申請“平移”工作,而原計劃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重慶三峽銀行卻并未出現在交易所的“平移”名單中。
據《機構投資家》了解,早在2016年,重慶三峽銀行便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A股上市輔導備案信息登記,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但在兩年后,該行與招商證券解除了協議,改為由銀河證券輔導。
2020年6月,重慶三峽銀行才正式向證監會申報首發材料并獲受理。在加入IPO排隊序列后,重慶三峽銀行風波不停,先后經歷董事長被查、IPO中止審查,使其上市進程被迫按下“暫停鍵”。
直到2022年3月,該行審核狀態才由“中止審查”變為“預披露更新”。6月,重慶三峽銀行也迎來了新任董事長劉江橋,原以為在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后,重慶三峽銀行會加緊推進IPO,但其卻并未如期“平移”至深交所受理。
所以,通過此次引戰,重慶三峽銀行的股東實力將進一步增強,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有利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業績表現為第二層“累贅”
對于重慶三峽銀行IPO計劃的暫時擱淺,原因除了為引入戰投優化股權外,也可能是鑒于近年來公司業績的不佳。
2017-2021年,重慶三峽銀行的營收始終保持增長,在2021年該行營收達到52.47億元。但在去年,該行的營收出現下滑,降至46.06億元,降幅達12.22%。其中,利息凈收入為39.53億元,同比下降6.61%;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2.65億元,同比下降42.32%。
在盈利能力上,重慶三峽銀行存在一定波動。像2018年該行實現凈利潤12.8億元,同比下滑22.47%。對此重慶三峽銀行曾表示,這主要是為提高資產質量,釋放前期累積風險,公司于2018年處置不良資產約29億元,產生損失14.28元,其中報告期內承擔損失7.93億元,導致當期利潤及相關盈利指標大幅下降。
2019年,重慶三峽銀行凈利潤有所回升,達到16.05億元。但此后,該行的凈利潤水平便持續下滑。
2020-2022年,該行凈利潤分別為15.04億元、14.97億元、11.93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6.29%、0.47%、20.31%。這不乏近年來受LPR下行、信貸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銀行的凈息差持續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速。
制圖:機構投資家
另外,重慶三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攀升。在2018-2021年歷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還尚維持在1.3%左右波動。而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升至1.77%,較上年末增長0.4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達150.59%,較上年末下降51.82個百分點。
制圖:機構投資家
從目前銀行業趨勢而言,絕大多數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已實現上市,后續上市主力軍將主要集中在城農商行。
在全面注冊制之下,上市更加便利,審核流程更快,對業績優秀、業務優勢明顯、發展有特色有潛力的銀行更有利。所以,業績的提升亦是重慶三峽銀行日后發展的重點。
綜合來看,隨著引戰工作的完成,重慶三峽銀行的業績或也會有所改善。但就目前的經營環境來看,何時能夠實現經營層面的回暖還很難明晰,而接下來再次推進IPO則只能是以盼未來,對此《機構投資家》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