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江西省宜春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1+3+N”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施意見》,以新能源為首位產業,聚焦建材家具、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三大千億元主導產業,打造包括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紡織鞋服等若干個特色新動能產業,推動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1+3+N”現代化產業體系,宜春市著力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引導企業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文化創意等投資布局,今年投資項目47個,投資80.67億元,其中在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等領域投資項目27個,投資50.31億元。
宜春市有“亞洲鋰都”之稱,目前全市共有含鋰資源的采礦權礦山26個,探明的氧化鋰資源總量超過900萬噸,其中宜春市礦業公司直接或間接持股的采礦權礦山達到20個,探明氧化鋰資源占比超過80%。
“我們從鋰礦資源收儲整合,向實體化市場化轉型,逐步延伸打造鋰礦資源全產業鏈。”宜春市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建國介紹,公司充分利用含鋰礦產資源優勢招大引強,吸引國軒高科、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等上市鋰電頭部企業落戶,并與其組建合資公司,參與鋰電新能源項目資源產業鏈投資運營。同時,該公司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發掘以尾礦為原料的高端、高附加值新材料,積極拓寬尾礦開發產品的使用場景和應用領域,致力于固廢100%循環利用和礦業經濟的閉環,以尾礦處理技術市場化應用獲取廣闊的市場空間。
如何發揮國有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宜春市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國有企業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優化國有企業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
以宜春發展投資集團為例,該公司搶抓發展機遇,啟動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項目,在全市進行統一布局。以“市縣聯動、平臺支撐、產業延伸、立體拓展”為方向,該公司對全市新能源充電樁項目統一布局、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管理,實現市本級和縣(市、區)資源共享、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初步構建起全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一張網”;同時,開發區域級充電運營管理系統“e城通”,實現全市“一張網”運行,同時與國內主流充電運營管理系統進行互聯互通。
宜春發展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劉任弢介紹,目前,新的充電運營管理平臺開發優化、充電樁的協議對接、平臺聯調、充電場站定位、服務器部署等工作均已完成,并已完成平臺數據遷移,已上線“e城通”微信小程序。未來,該系統將實現對區域新能源電動汽車全業態的綜合管理運營,并持續完善交通出行領域如城際出行、網約車、景區訂票等功能,實現用戶出行生態場景服務全面上線。
為提升國資企業整體競爭力,宜春市還整合了11家工程服務類企業,組建宜春國控公司,發展成輻射全省的綜合性服務類企業,涵蓋工程領域咨詢、規劃、勘察、檢測、環保等業務板塊,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截至2022年底,國控公司資產總額達3.44億元,近三年年均稅收貢獻1450萬元,上繳財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益年均842萬元。
“我們實行專業化整合,實現市場化經營,按市場規律來決定想做什么、該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為更好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打下了堅實基礎。”宜春國控公司黨總支書記劉輝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