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B站“LK-99驗證”視頻近900萬的播放量和A股投資者近乎沸騰的熱烈討論相比,今天,處在關注焦點的華中科技大學常海欣教授團隊實驗室卻是平靜出奇。常教授本人格外低調(diào),校方態(tài)度也非常謹慎,但記者在實驗樓偶遇的幾位相關專業(yè)學生卻難掩興奮,一名讀碩士時曾是“常老師組成員”的在讀博士告訴記者,雖然實驗結(jié)果暫時不能確認為“超導”,能合成并復現(xiàn)LK-99懸浮效應,“意義其實也不小”。
8月2日上午,財聯(lián)社記者前往武漢,來到常海欣教授所在的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樓門衛(wèi)室工作人員稱“常老師今天沒來”。到其辦公室探訪,只見大門緊閉,敲門許久無人應聲。
(相關資料圖)
在該中心內(nèi),有常海欣教授負責的三間“量子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其中兩間門是開著的,記者從門外走廊觀察到,室內(nèi)開著空調(diào),管式爐等設備也在運轉(zhuǎn),但無人員在場。
該中心另一樓層的一間“量子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前,記者偶遇一男一女兩名正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問其是不是跟著常老師在做“室溫超導材料”實驗,兩人匆匆回復一句“不了解情況”就關上了門。
8月1日晚間,常教授在接聽財聯(lián)社記者電話時,曾確認B站“LK-99驗證”視頻正是出自他的團隊。但今天,記者多次致電常教授,電話均未接通,發(fā)給他的短信和郵件也未獲回復。
相比于常教授團隊的低調(diào),財聯(lián)社記者今日在華中科大遇到的多位相關專業(yè)學生,卻對上述視頻展示的成果難掩興奮。
在華中科大材料學院,一位讀計算機專業(yè)的研究生說自己關注到了B站的視頻,“雖不了解但感覺很牛。”
在博士樓宿舍外,一位研究方向為“低溫物理學”的在讀博士告訴財聯(lián)社記者,他關注到了視頻中常教授團隊的最新實驗成果,覺得至少證明了材料的“抗磁性”,“也有很大的意義。”他還認為,“用爐子燒這樣的合成(材料)方法既機敏,又簡單。”
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前述“量子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相鄰的另一間實驗室里,正在做實驗的一位在讀博士介紹,自己讀碩士研究生時就是“常老師那個組的”。他說昨天視頻看過了,“目前是一個初步的復現(xiàn),就是把材料找出來了,還沒有測電阻,暫時肯定不能確認就是(室溫)超導(材料)。”
他還補充道,得到“抗磁”這個效果的意義其實也不小。“強抗磁的材料,也還是挺少的,不是說沒有,以前也有。”因為曾在常老師組待過,他告訴記者,感覺常老師治學還是蠻嚴謹?shù)摹?/p>
此外,今天上午,財聯(lián)社記者還致電常海欣教授所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學院沒有接受媒體采訪的權限,希望記者聯(lián)系學校宣傳部。他同時也表示,昨天B站UP主所發(fā)的視頻,“(只)是一個自媒體發(fā)的內(nèi)容”。
而華中科大校宣傳部工作人員則回復記者:今天也有其他媒體來電聯(lián)系采訪室溫超導實驗這個事情,但材料學院那邊的統(tǒng)一回復是常教授不接受采訪。學校也沒有可對外發(fā)布的消息,“是他們團隊自己外發(fā)的視頻。”
值得一提的是,該宣傳部工作人員上午還在其微信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一篇“銳評所謂‘室溫超導’”的評論文章。
經(jīng)過大半天在華中科大的采訪,財聯(lián)社記者的感受是,驟然置身于“話題風暴眼”的常海欣教授和他的團隊,對如此之高的社會關注恐怕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學院和學校恐怕也需要更多時間來了解這一實驗的具體細節(jié)和成果。但華中科大,尤其是材料學院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們,則似乎挺能接受這一“高光時刻”。
或許,對室溫超導材料的研究進展,各界關注者抱以希望的同時也該持有足夠的耐心。